过去在官僚政府与普罗大众看来,这里可是荒芜之地。现在大不一样。“北极炙手可热,”主持将于3月28日和29日两日在瑞典召开的北极理事会的瑞典大使古斯塔夫·林德(Gustaf Lind)说。该理事会成员国包括美国、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及俄罗斯,还有萨米人、因纽特人等无投票权的北极原住民代表。 世界尽头在以比世界其他地区快约一倍的速度变暖:地处格陵兰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之间的弗拉姆海峡的温度比一百年前约高3.5°C。当深邃无边的海洋吞噬洁白耀眼的冰层,这里的温度会更高。进而加快全球变暖。特别带来的后果就是,现在北极圈全年的海冰要比一千年前少。多数科学家预计北冰洋于2020年至2050年间某年夏季开始大部分区域无冰可见。 随着冰层的消失,北极地区的丰富矿藏,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物质触手可及。商品价格居高,使这些矿藏有利可图。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北极地区蕴藏可供开采的石油、天然气储量约占世界四分之一。 跨北冰洋的新商业航线将会大大缩短欧洲与亚洲之间的航行距离。2011年,俄罗斯超级油轮在两艘破冰船的协助下,首开先河,穿越北冰洋东北通道,停靠于西伯利亚海岸(俄罗斯称之为“北航线”)。穿越全球贸易航线并建造该用途船只的国家看到了发展潜力。中国、韩国及新加坡还有意大利都已申请加入北极理事会成为观察国;当然欧盟也不例外。 这里也热度不减。一份挪威报纸一月报道,挪威正威胁阻止中国申请获得观察国资格,龃龉的缘由就是位于奥斯陆的诺奖委员会将2010年度和平奖授予受刑的中国异见者刘日尧波。各国均反对此举(而且挪威一般来说也与北欧诸国一样,赞成扩大北极理事会)。但对中国成员国身份具有复杂感情的不只是奥斯陆的官员们。拥有北极地区一般的海岸线,占有该地区最多资源的俄罗斯也并不情愿。加拿大于关涉北极地区的事务表现格外强硬,因欧盟不厌其烦地指责加拿大每年的海豹猎杀行为,进而反对承认欧盟。 瑞典称希望于2013年5月解决观察国事宜。耽搁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因为新成员的身份。但有迹象来看似乎问题的关键就是“看与听”的权利——正如对六个现有观察国来说,英国与波兰在北极区的活动历史有之。北极地区的国家没有一个急于扩张这一组织。尽管担心出现对北极地区资源抢夺的危险局面,该地区的主权的界定极其明晰。北极地区是南极洲的相反的一极,表面上与潜藏意义都是如此。这里不是海洋包围、备受争议的大陆。这里是一片海洋,散布着的岛屿几乎全部划定边界。没有必要起草类似规约南极洲那样的国际公约。 小纠纷不断:格陵兰岛(丹麦领地)与加拿大之间的岩石;及加拿大与美国之间对西北航道航线的归属。较大的争端可能针对大陆架,其中多数逐渐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逐渐划定边界。但所有这些争端都是在北极地区国家之间产生,而非与外来者争斗。 成员国认为他们的组织实际上运转正常。北极理事会部分是因推动联合科学研究于1996年成立,其关注于污染、海洋资源保护与测绘。其成就斐然。去年,成员国就搜救任务签署首份法律协定。下一步就要对石油开采达成一致。2007年一位俄罗斯探险家阿图尔·奇林加洛夫(Artur Chilingarov)将俄罗斯国旗立于北极点,引起一阵波澜,现在逐渐缓和。2011年俄罗斯就与挪威的海洋边界问题达成一致,终止了北极地区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争端。 北极地区的国家不再担忧产生争端,发现研究、警务及能源开采的巨大开支可以更好地分配。因此,例如俄罗斯国有能源公司渴望组成合资公司,去年俄罗斯Rosneft就与埃克森美孚就喀拉海开采达成一致。北极地区航道的开发也有利于维持地区间的良好关系:就进行磋商在冰岛或挪威开发转运港,作为俄罗斯东北航线的转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