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欲,笑声,心跳,咀唇,温柔,汗水,体温,我都奉献过,只要您……给我的纯爱开个价。”这样的一句话,相信无论谁看了都会心惊肉跳。这就是香港演员朱凤娴创作并主演的实验话剧《我的援交日记》。
在舞台光怪陆离的灯光下,朱凤娴饰演的Tiffany原本是普通女中学生,在朋友的诱导下开始援交服务。她的心态,从起初的害怕,渐渐到后来的迷失。她的服务内容也从性服务扩展扮演成女上司、狂吃等,满足客人稀奇古怪的要求。最后,在周围魑魅魍魉般的怪异笑声中,她踉踉跄跄,对着半空中男人的身影发出控诉——为什么没有人指责那些寻欢的男人?
援交一词,源自日本,是“援助交际”的简称,最初指少女为获得金钱而答应与男士约会,现今的内容却已经远远不止约会。援交少女在香港也不是新鲜事物。2009年时,香港性教育、研究及治疗专业协会公布调查显示,近5%受访中学生自称可能参与援交活动,近半数(45%)认为援交只是一种互相利用、各取所需的社交生活。
“没错,有不少人是真的可能是贪慕虚荣,但为什么香港的少女会变成这样?”在网络讨论区,一个香港学生这样写道,“香港所有人亦有责任。在香港这个城市,好像每个人都喜欢自吹自擂与人比较:‘你一个月赚多少钱?’‘那个人的名牌手袋是假货!’”
钱只是香港青少年援交的其中一个原因。香港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循道卫理杨震社会服务处近年接获的援交求助个案数比过去大幅上升。根据他们的研究报告,除了金钱诱惑,促成援交的因素还有经济压力、朋辈推力等因素,更有潜在因素包括低自尊、成长伤害、家庭关系等影响。
参与援交的青少年年龄亦有所下降,更有青少年担当中介,“援交少女”一词也不再适用,因为出现少男参与。香港警方西九龙总区去年成立专责小组打击青少年援交,拘捕的中介年纪最小者仅13岁,援交青年中也包括1名同样13岁的男童。
“她们不会直接说在援交,会说有2个男朋友,有感情烦恼,或者说学校外面有经济资助。”明爱青少年及小区服务社会工作督导主任陈伟良说。香港社工寻找并帮助参与援交的青少年,已经有了一套心得。陈伟良介绍说,社工们会通过网络搜索、联络他们,和他们聊天。只讲类似“别援交啦,好好做人”这些话,他们不会听,也不会跟社工说真话。所以社工会十分注意聊天的方式,告诉他们做这行很难,如果不舒服可以来找社工帮忙,比如安排做妇科的检查。如果有什么困难,也可以来找社工。
陈伟良指,希望他们知道,人生有不同的选择。“当人有希望、有选择的时候,就会做令自己开心的事情。(所以我们)让他们想好,什么是最好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