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奶酪地图
在时装、香水和美食等众多“法国制造”中,奶酪恐怕是让法国政治家最纠结,同时也是引发争议最多的文化产品。戴高乐有句名言:“谁有办法治理一个有246种奶酪的国家呢?”用奶酪来形容这个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和思想活跃性,可见其重要地位。一直因节食拒绝吃奶酪的法国现任总统萨科齐,近日为讨好选民破例大嚼奶酪,一时间成为各国媒体津津乐道的话题。这倒是应了希拉克当年的一句话:“总统候选人的成败,奶酪上见分晓!”
奶酪太多要靠地图识别
让许多外国人望而生畏、闻着“比脚丫子还臭”的法国奶酪,千百年来牢牢占据着法国人的餐桌。有政客曾说,一顿没有奶酪的大餐,好比一个独缺明眸的美丽女子,令人惋惜。传统奶酪作坊主费雷德里克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真正的奶酪应该是由生奶做原料,手工制作而成。即便是制作方式上的细微不同,也会让奶酪产生不一样的口感,因此法国有“一个乡村,一种奶酪”的说法。为此,法国政府特别推出“奶酪原产地保护政策”,规定即便出产地仅隔几里,只要工艺和味道有差别,就不能使用同一奶酪名称。为方便辨别丰富多样的奶酪,有人甚至推出不同版本的奶酪地图供食客选择。 法国人常说“巴黎有巴黎的国王,奶酪有奶酪的国王”。据说公元774年,一代名君查理曼大帝在视察途中经过巴黎附近的布里修道院。院长遍搜全院找不到好吃的款待,只好把自己做的奶酪拿出来凑数,没想到龙颜大悦,大帝将该奶酪赐名为“奶酪国王”。这倒与慈禧太后赐臭豆腐为“御青方”有异曲同工之妙。后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还带着“奶酪国王”去奥地利皇宫炫耀,力压欧洲各国奶酪。据说这位国王被大革命推翻,上断头台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能让我吃一顿‘奶酪国王’再死吗?”
成为外交关系的晴雨表
法国政治家喜欢拿奶酪和政治相提并论是出了名的。波旁王朝的外交大臣德·塔列朗曾感慨说:“如果欧洲各国间的冲突能以一场奶酪大赛一决雌雄,岂不是天下太平”。至于和法国“奶酪政治”关系最大的一句话,莫过于戴高乐的那句名言。当初戴高乐提到的奶酪品种是246种,如今法国奶酪已多达420种以上。
奶酪承载着法国人的骄傲,也正因如此,这种无辜的食品被多次卷入外交纷争。因为法国人不支持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恼火的美国共和党人曾把他们称为“吃奶酪的投降派猴子”,还一度掀起抵制法货的风潮,有“法国名片”之称的奶酪首当其冲被列入“黑名单”。尽管受政治所累,但法国奶酪仍通过秘密渠道进入美国市场。不过这种进货场景看起来有点像警匪片:在美国国境线的某一处,奶酪贩子面无表情地掏出一大包奶酪来,验货、交钱,然后收货人一言不发地将奶酪藏进咖啡粉里,以掩盖其浓烈的气味,然后再带入美国境内。2009年,美国又在贸易战中宣布向法国奶酪征收300%的关税。法国农民愤怒地称,这是法国奶酪首次在美国人的盘子里达到天文数字的价格,是“令人愤慨的愚蠢行为”。
奶酪帮法国总统拉选票
赢得农民的支持,是每个法国当政者政治资本中的重要筹码。无论是急于爬升的“小狼”,还是已功成名就的“大象”(法国媒体对左右两派政治家的习惯称呼),都会在大选前到农民面前买好。在12年总统任期中,希拉克就经常在镜头前表现出对法国奶酪等农产品的青睐。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萨科齐这位现任总统为保持“健美身躯”就坚决拒绝奶酪,甚至曾嘲讽德国总理默克尔“刚说完要节食减肥,就往嘴里塞了第二块奶酪”,此话差点引发一场外交风波。
萨科齐这种个人爱好在酷爱奶酪的法国选民看来,几乎是“叛国行为”。为“拨乱反正”,萨科齐日前在安纳西专门参观了一家奶酪工厂,还和粉丝共享奶酪火锅———这一切都是看在选票的份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