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四届中国安全食品品牌峰会暨2012上半年食品安全舆情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舆情监测分析室、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了2012上半年食品安全舆情报告,对2012年1~6月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舆情热点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并重点研究了2012年上半年食品安全舆情事件的特点及舆情高发原因,结合国外经验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峰会同期发布2012华标奖食品类奖项,并正式启动全国安全标准行动试点工作。
会议主题锁定“舆情·标准·品牌·竞争力”,并就“食品安全标准化”、“食品行业企业危机管理与品牌塑造”、“食品安全标准行动,保障食品安全消费”、“中国安全食品品牌企业的社会责任”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标准化重要性
峰会认为,标准化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基础,只有以农业标准化为基础指导农业生产,才能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抓手,是增强中国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一直以来,农业标准化与食品安全发展联盟积极推动采用安全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安全标准行动,已经取得良好效果。联盟负责人介绍,自2007年中国农业标准化食品安全发展论坛三北地区峰会以来,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已经携手联盟的20多个标准研究机构着力进行区域产业集群标准化管理探索、推进企业采用安全标准行动、宣传推广安全食品品牌、开展食品消费满意度调查等相关工作,效果非常明显。按照“推进采用安全标准,保障质量安全”的联盟方针,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本次主题峰会与参与合作的全国范围内农业标准化特色区域的省区市,将在农业标准化与食品安全发展联盟成员单位共同签署的框架协议内开展合作。
安全标准实施情况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在现有法治环境下寻求长效的防范机制,才是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必由之路。这其中,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标准,是国家食品安全法规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把好食品安全防线的基础。
目前,我国共有1070项食品工业国家标准和1164项食品工业行业标准;为了适应进出口食品检验,还有进出口食品检验方法行业标准578项。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存在数量偏少、标准陈旧、与国际接轨程度不高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英、法、德等国家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已达80%,日本国家标准有90%以上采用国际标准,而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为60%。此外,我们的食品监管标准也严重滞后。
国家质检总局巡视员毕玉安认为,食品安全标准化建设应根据我国目前现有的食品标准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对标准统一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是否能适应食品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还要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国外有关国家、区域组织已有的食品标准;不仅要考虑我国的国情,也要注意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食品技术;不仅要规范制定标准的组织,而且要进行标准定稿前的二次评审,即初审和终审。除此之外,要适时适当修改标准。
据标准联盟秘书长、国家高级公关员江青介绍,作为关系社会公众健康安全的最基本要素,食品安全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政府、社会、媒体、公众如此强烈的关注。食品安全事件的放大效应直接影响到公众信任危机,威胁到食品企业的生死存亡和品牌安全,并进而波及到整个行业危机。针对这种情况,食品生产者、经营者必须严格遵从国家标准,充分运用标准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并针对全球化传播环境的变化以及危机管理的复杂性,做好危机公关工作,提高食品企业危机管理意识和能力。
据悉,随着安标行动的进一步全面推动,有关方面还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520家试点单位开展系列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