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低碳网 点击数:785 更新时间:2012/9/25 |
|
将旗下主业资产中国石化(5.89,-0.05,-0.84%)股份有限公司(600028.SH/00386.HK/NYSE:SNP,下称中石化股份)推向资本市场十年之后,中石化集团终于拿出了重整辅业资产的方案。 9月3日,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炼化工程公司)挂牌成立,该公司由中石化集团旗下八家工程设计及建设公司重组而成,注册资本为31亿元。 据悉,此次重组并未涉及大范围的人员调整,基本上维持了各公司原有的基本架构。炼化工程公司董事长由中石化股份高级副总裁蔡希有出任,中石化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刘家明任总经理兼党委书记。自此,今年以来盛传的中石化工程板块分拆上市计划浮出水面。 1998年3月,国务院宣布重组中国石油(8.62,-0.05,-0.58%)工业,组建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2000年-2001年,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为了实现海外上市,按照国际油公司标准,将盈利最好的主业资产装入上市公司,而油田服务、工程建设等“不良”辅业资产,则作为存续部分留在了集团公司。 在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中,中石化集团是最后一个启动辅业资产重组的,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毛加祥告诉记者,傅成玉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傅成玉出任中石化集团董事长之前,中石化集团已提出整合油服、炼化工程板块的思路,但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这些辅业公司的生存仍然有赖于上市公司的支持。 在炼化工程公司的挂牌仪式上,傅成玉表示,炼化工程公司成立后要在企业内部“分灶吃饭”,按照行业规律、市场规律专业化运作公司,推动公司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 接轨国际潮流 今年2月以来,中石化集团开始重组上游的石油工程板块、下游的炼化工程板块,并且后者的重组步伐明显快于前者。炼化工程公司成立后,中石化集团在内部引入投资者,将2%的股份授予中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98%的股份由集团公司持有,为上市进行前期准备。 油公司和服务公司分离是全球化趋势,西方石油公司早在石油工业发展初期就完成了分离,标准的国际石油公司通常只包括上游的勘探开发、中游的管道储运及下游的炼油化工三大板块。 但中国的石油公司从诞生之日起即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采用大而全的模式,将工程建设、油田服务等业务一并运营。时至今日,中国的石油公司仍未彻底完成专业化重组。 此次挂牌成立的炼化工程公司,由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下称SEI)等八家企业合并而成。中石化集团企业改革管理部调研处副处长李玉顺告诉《财经》记者,重组资产主要包括工程设计和施工建设两大块。其中,中石化第四、第五及第十建设有限公司为施工建设单位,SEI、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为工程设计单位。“工程设计是炼化工程公司的核心资产,是其竞争力所在。” 重组以后,炼化工程公司将成为中石化集团炼化工程板块的唯一运营主体,具备同时执行20个以上大型EPC(总承包)项目、年完成设计投资额1000亿元的能力,并拥有炼油全系列技术和化工成套核心技术,可自行设计、建设单系列的千万吨级炼油厂和百万吨乙烯工程,业务覆盖炼油、石油化工、煤化工和储运等领域。 对于重组时机的选择,一位国有石油公司资深人士分析认为,这和目前的炼化市场疲软不无关系。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石油和炼化工程市场开始出现萎缩,发达国家的石油公司开始关闭炼厂,国内炼厂建设速度也明显放慢,市场开拓难度加大。 “中石化不可能永远背着包袱前进,石油、炼化工程板块要做大做强,只能让其与主营业务分离并自谋生路。”上述人士说。对于炼化工程公司而言,分离单干的有利之处在于,服务对象不再限于中石化一家,而是有了更多的客户选择,但同时也将面临更多的竞争。 重组之后,辅业公司的盈亏将不再影响中石化股份的业绩,石油、炼化工程公司在业务层面对于中石化来说完全成为“外人”。中石化股份不用再去填补辅业公司的亏损窟窿,从而可以集中资源于勘探开采的核心业务。 上游油田服务业务的重组也在进行中。6月底,中石化集团召开专门会议,提出按照“市场分级管控、业务分灶吃饭、资源统筹共享”的原则,将石油工程业务从油田企业中整体剥离,与中石化石油工程管理部、研究院、国际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实施专业化重组,组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属八个地区石油工程公司),以及地球物理勘探、地面工程建设、石油机械等三个石油工程专业化公司。 上述重组完成后,中石化集团或将形成中石化股份、炼化工程与石油工程三大上市平台。 但中石化集团石油工程队伍庞杂,和油田板块相互交织,整合难度较大。“很难说出油服板块重组的时间表。”毛加祥说。石油工程业务独立的同时,还涉及矿区管理体制调整。相比之下,炼化工程板块相对简单,工程、建设单位和设计院都是独立运作,这也是炼化工程板块重组快于前者的主要原因。 “海油式”重组 中石化集团的专业化重组可追溯到陈同海时代。2007年前后,中石化集团曾提出整合石油工程业务的动议,但随着陈同海被“双规”,该动议也被搁置。 苏树林继任中石化集团总经理后,加强了对石油工程板块的重视,提出打造“石油工程铁军”,在2009年成立了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并对石油工程队伍进行结构调整。 中石化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王志刚曾表示,中石化石油工程队伍总体富裕,多以工程施工服务为主,缺乏专业技术服务力量,需要继续调整石油工程板块结构,严格控制队伍扩张,扩大高端、高技术含量的服务队伍,压缩技术含量较低的施工队伍。 “中石化其实一直在为辅业重组做准备。”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对记者说,“但是傅成玉执掌中石化后的重组方法和之前有很大差别。”中石化之前的辅业重组始终聚焦于上游油服板块,傅成玉则将下游的炼化工程板块纳入重组范围。 在三家国有石油公司中,中海油专业化重组实施最早。 中海油旗下共有四家上市公司,分别是中海油股份(00883.HK/NYSE:CEO)、中海油服(15.58,0.11,0.71%)(02883.HK/601808.SH)、海油工程(5.47,-0.08,-1.44%)(600583.SH)、中海化学(03983.HK)。中海油股份上市最早,2001年在香港和纽约两地挂牌;中海油服由原物探公司、测井公司、技服公司、南方钻井等七个公司合并而成,主要进行钻井服务;海油工程是由原中海石油海上工程公司、平台制造公司、工程设计公司重组而来,为工程设计公司;中海化学则负责拓展中海油的下游业务,从事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尿素生产与销售。 至此,中海油完成了产业链上下游均有上市公司的布局。而中海油服、海油工程上市后业绩颇佳,印证了分拆上市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专业化路径。 业内人士猜测,傅成玉正在将中海油模式复制到中石化来。但王震同时指出,中石化辅业重组的难度大大高于海油系的专业重组,“中石化工程力量分散,队伍庞杂,中海油没有这么多包袱”。新成立的炼化工程公司属于下游板块,与中海油服、海油工程没有可比性。中石化炼化工程公司董秘桑菁华认为:“国内目前没有同类的上市公司,整个亚太地区都很少有这类上市公司。” 与中石化集团相同,中石油集团也面临油服、工程等辅业资产的重组。1998年之前,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实行分业经营,中石油主营上游油田资产,中石化分得中下游炼化销售板块。1998年之后,二者实行混业经营,管理模式高度趋同。“集团下每个油田或生产单位都将生产、勘探、工程建设、生活服务等全部囊括。”王震说。 2008年,蒋洁敏出任中石油集团总经理,对各油田进行大规模重组,各油田公司与所在地石油管理局合并,并将分散在各油田的炼化、检修、服务、水电等下游辅业资产交给上市公司托管,实现一套班子管理,但资产性质仍属集团所有。此外,将工程设计板块独立,分别组建钻探公司。 “领导思路决定企业出路。”一位中石油人士表示。他认为,三大公司中,中石化、中石油的管理方式比较接近,“骨子里都还是当年大会战的思路”,但傅成玉到任后,中石化集团重组思路发生了变化,沿用了中海油的重组方式。 发展空间有多大 “炼化工程公司成立,日后打包上市都不是难事。”一位中海油人士向《财经》记者直言,“难的是内部整合与开发外部市场,后者尤为重要。” 该人士指出,炼厂建设的高潮已经过去。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大建炼厂,出现了第一个炼厂建设高潮,此后建设速度减慢;2003年以后,金砖四国及中东等地区掀起第二轮建设高潮,但是建设规模不及上一轮。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炼油行业复苏缓慢,总体表现欠佳。《油气杂志》2011年11月公布结果显示,经合组织国家(OECD)炼厂开工率维持在80.8%的低位水平。其中西欧地区的开工率已经连续四年下降,2011年,世界炼油规模在200万吨以上的炼厂总数从2010年的662座减少到655座。 2011年欧洲爆发债务危机,经营困境和战略调整迫使炼油商继续剥离炼厂业务,仅2011年就有超过十家大型炼厂被转手、闲置或永久关闭。剑桥能源研究协会(CERA)也预测,2012年世界炼油毛利将低于2011年的水平,亚太、北美和西欧的炼油毛利均可能不如2011年,同时炼厂开工率仍将继续维持较低水平,炼油业难以摆脱不景气的状况。对新成立的中石化炼化工程公司而言,这意味着开拓海外市场的难度加大。 但中石化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针对中东北非等海外市场动荡对业务造成的冲击,中石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业务总量继续扩大,在38个国家执行项目合同522个,合同额达到119.2亿美元,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 作为国家石油公司,中石化具有其他公司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来自政府的强大支持。《华尔街日报》9月13日报道,中石化将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参与建造一家发电厂,该项目将成为中石化炼化工程公司在海外的首批项目之一。项目投资所需的25亿美元贷款,全部来自中国进出口银行。 王震指出,尽管欧美国家发展空间有限,但中东、南美、非洲都还有炼厂建设的巨大市场。在中国,建造完成的炼厂也还有陆续的改扩建、安装维修等业务。“未来不愁没有活干的。”他说。 中石油发布的《2011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约有15个新建及改扩建的千万吨级炼厂项目在继续推进中,2011年底,中国炼油产能达到5.4亿吨/年;预计2012年炼油总能力将达到5.78亿吨/年;2015年将达到7亿吨/年。 除了石化产业,中国煤化工的快速发展,也为炼化工程公司提供了机会。银河证券分析师裘孝峰指出,中石化集团在新疆、贵州等地均有煤化工项目上马,且集团旗下的洛阳、宁波等化工公司在煤化工方面有一定技术优势。 但对初生的炼化工程公司也不应期望过高。毛加祥向《财经》记者表示,期望刚成立的工程板块公司实现营业额翻番是不现实的,公司尚需成长的时间。“公司挂牌后3年-5年内能培养出国际竞争力就非常了不起了。”谈到上市,毛加祥说,“上市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推动专业化改革。” 王震认为,炼化工程公司上市后信息要向股东披露、要建立全套的公司治理体系,由此将使公司逐步与国际接轨,有助于形成全球性的竞争力。 |
|
文章录入:user5 责任编辑:user5 |
|
|
|
|
|
网站介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