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院长兰英介绍,我国首部民族传统服饰地方标准《蒙古族服饰》已于8月1日正式实施。
“你从远古走来,又向未来走去……”,10月31日,在充满磁性的朗诵声中,极具创意的28套蒙古族服饰的展示,拉开了中国国际时装周上“胡社光的东方·风”时装发布会的序幕。
此次发布会由内蒙古自治区质监局与中国中纺集团公司联合举办,展示的28套蒙古族服饰,全部是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制定的《蒙古族服饰》地方标准的实物标样。观看了发布会后,国家标准委服务业标准部社会服务业处有关负责人感慨地说,这场极富民族特色的时装发布会,很好地诠释了标准化技术在蒙古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中的成果。
据了解,著名荷兰籍华裔服装设计师胡社光出生于内蒙古,在荷兰打拼25年,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Hu”。他是荷兰皇室御用晚装礼服设计师,为荷兰女王定制服装9年,在欧洲时装界享有很高的声誉。2007年荣获荷兰政府荣誉贡献奖,同年被荷兰政府授予“高级服装设计师”称号;2008年分别荣获荷兰服装艺术大奖、荷兰博物馆艺术大奖;2009年荣获荷兰形象设计大奖。他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礼仪小姐服装设计者之一。
“人们总说我设计的服装带有很多中国的民族元素,今天我就向大家展示我的灵感源泉。”胡社光表示,自己是蒙古族,蒙古族服饰文化对他的设计理念有着深刻的影响。前不久偶然得知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制定、发布了《蒙古族服饰》地方标准后,胡社光便迫不及待地将蒙古族28个部落的部分服饰搬到了自己的时装展上。“今年我将会回国内发展。这个标准对蒙古族服饰的保护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28个部落的服饰带来的灵感,都够我一辈子来享受。”
此次胡社光的作品以红、墨绿等为主色调,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造型前卫且不失实用性,让人产生无限宽广的想象空间。其设计理念恰似一匹脱缰的野马驰骋在辽阔的草原。作品的用料也极具考究,无论是小山羊皮、水貂的狂野搭配,还是丝绸、针织布料的飘逸组合,都给人带来别具一格的惊艳感受。而服装在肩部和腰部的设计又极具民族风,与开场的蒙古族服饰展示交相辉映。
据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院长兰英介绍,我国首部民族传统服饰地方标准《蒙古族服饰》已于8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包含了28个部落的服饰(包括头饰、帽子、长袍、坎肩、佩饰、靴子等)特点、分类的《蒙古族服饰》系列地方标准,将标准化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将传统的蒙古族服饰的基本元素进行准确、真实的保存,提炼出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基本元素,并使之与现代的审美需求、生产生活需求和工艺技术有机地结合,形成技术规范,成为蒙古族服饰组织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的准则和依据。标准中收录的56套蒙古族服饰实物标准样品均有彩色效果图、款式图、裁剪图,并以蒙、汉两种版本发行。
观看了这场时装发布会后,来自文化部文化标准研究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这些光彩照人的蒙古族服饰,可以让人们感悟其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审美心理和现代气息,这也是利用标准化手段保护珍贵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典范。国家标准委服务业标准部社会服务业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和文化部文化标准研究中心合作,最近将启动民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标准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