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进入四季度以来,银监会再次“指导”银行对重点行业的贷款风险进行了集中摸底。据中国银行总行风险控制部门一位资深人士介绍,对公司类贷款,集中摸底锁定了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电力燃气及水供应生产业等六大行业。由此可见,银行不良贷款率反弹之时,房地产有中枪可能。
不良贷款集体反弹
据银监会的公开数据,截至今年9月末,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7%,相较二季度的0.9%略微升高;而三季度贷款损失拨备覆盖率(指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达290.1%,较二季度的290.2%仅增长0.1个百分点,而二季度该数据较一季度末提高2.8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三季度银行业两项重要监管指标出现倒退:反映坏账水平的不良贷款率轻微上升;反映风险抵御能力的拨备覆盖率增速出现明显下滑趋势。”交银国际金融业分析师李珊珊向本报记者分析认为。而按银监会的既定计划,为满足资本监管新要求,拨备覆盖率本应加速提升。
已悉数公布三季度业绩的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出现“10升2平4降”的分化。其中,国有四大行不良贷款率表现好于预期,除建行持平外,其他3家大行不良贷款率均环比下降,而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依旧普遍上升,除中信银行外,其他7家股份制上市银行均出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双升”情况。
虽然截至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63%,比年初进一步下降,但不良贷款余额已超过4810亿元。银监会研究局一位资深人士向本报记者分析道,这是不良贷款余额连续第四个季度上升,也意味着前三季度银行业新增不良贷款已超过500亿元。其中,仅第三季度不良贷款就新增了240多亿元。这其中,股份制银行的表现差于国有大行。
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显示,与此相伴随的是三季度行业增速的明显放缓。长江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截至三季度末,上市银行将实现净利润8013亿元,同比增长15.8%,较二季度增速放缓2.4个百分点。
而已公布三季度业绩的上市银行中,“大部分上市银行业绩增速较中期均有几个或多至十多个百分点的回落。与之相对应的是净息差的收窄。不过,资产质量相对稳定。”李珊珊分析认为。
房地产类贷款被排查
市场层面的动向给人的感受,要比综合数据来得猛烈一些。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双升状况,继续受累于江浙地区经济形势恶化后出现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现象,特别是平安银行,已经两个季度的业绩都与此直接相关。
目前,江浙地区的房地产企业也开始成为不良贷款的来源。三季度,中江集团、天煜建设两家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地产商先后发生资金危机,不但牵涉数十亿元的银行贷款,还揭出了地产行业普遍存在的集团授信、关联企业互保等风险隐患。
“集团客户往往涉及旗下多家企业,而且行业范围庞大,银行一般都难以看透集团客户真正的财务情况和授信使用情况,贷后管理困难。一旦发生危机,清偿也非常复杂。”针对房地产类贷款的此种风险,前述中行总行人士向本报记者分析道。
因此,“集团授信和关联企业互保的风险,也纳入到了本次风险排查的范围内,尤其是江浙地区,企业通过设立关联公司互保、联保套取贷款,已成为支撑当地信贷市场的重要模式。”前述银监会研究局人士表示,浙江地区有60%的贷款,是由于为其他企业担保代偿后出现了资金困难。像上述两家地产企业就拖累了20余家相关企业被迫代偿。
银监会给出的指导意见是,对房地产、融资平台、光伏制造业、造船和航运业、出口导向领域和对外贸易企业等热点,采取全行业排查、全名单管理、上收新增授信权限等措施,目的是保持该领域信贷业务的稳健运行。而前述中行总行人士表示,中行出台了新的专项管控措施,包括建立重点监控客户名单,对风险隐患较大的客户,由保全部门提前介入。
今年以来,部分银行对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的贷款比例进行了多次调整。不过,“目前行业贷款集中度较高的依然涵盖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这四大行业,并且这些行业不良贷款率的上升趋势尚未扭转,尤其是制造业不良贷款率平均可达2%左右。”前述银监会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由于规模庞大的关注类贷款与逾期贷款还在隐秘地增长,不良率指标实际上有所低估。
深圳宝安一家知名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总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银行对风险行业企业简单地抽贷、压贷,都可能进一步加剧企业的资金链紧张程度。“在多头授信的房地产企业,一家银行的抽贷往往造成其他银行的风险上升,这事实上不利于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的双降。”因此,他建议,在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双升的情况下,对地产类贷款应采取增加抵押物、贷种转换、适当展期和减免利息等更加优化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