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请选择: 国标首页 | 标准动态 | 标准公告 | 标准&商品 | WTO/TBT | 质量认证 | 标准论坛 | BBS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ChinaGB标准频道 >> 标准·生活 >> 家居·标准 >> 交易圣经 >> 正文
11月多地迎土地供应高峰 地价成监测重点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点击数:561    更新时间:2012/11/8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2012年已接近尾声,土地市场年末的供地热潮如期而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后发现,很多地区11月的供地计划都达到今年之最。例如,继10月集中挂牌62宗地块后,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本月2日再次挂牌30宗地块,净用地面积达184.58万平方米,是今年以来挂牌量最大的一次。

  链家地产研究部张絮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一是由于全年供地计划的压力,很多城市离全年供地指标还有明显的差距;另一个是地方土地财政收入的需求,也促使地方政府加大供应。

  土地供应高潮来临

  有统计显示,11月前6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十大城市共推出土地110宗,达到了10月全月推地量的1/3左右,而大量土地还将会在月底迎来成交。

  各地出现供地高潮,与今年较早时供应相对不足有直接关系。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用地出让面积为8.30万公顷,出让价款1.37万亿元,同比分别减少17.0%和29.9%。同期,房地产用地出让均价为1647元/平方米,同比下跌15.5%。国土部认为,在此情况下适当增加供应,既能缓解土地市场需求压力,也有助于调节未来1~2年或更长时间的房价。

  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11月首周土地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个主要城市推出住宅用地71宗,较前一周增加26宗,推出面积320万平方米,增加9万平方米;该周成交住宅用地35宗,较前一周增加8宗,成交面积187万平方米,增加85万平方米。

  中投顾问房地产行业研究员韩长吉认为,经过去库存化的过程,房企积攒了一些资金,而手上地块也接近开发完毕,因此拿地也成为了近期比较迫切的需要。

  地价成监控重点

  随着资金压力减轻和市场回暖,房企拿地进入高峰期,而优质地块的推出也促成了高溢价率的出现。

  例如在青岛本月初的两宗土地竞拍中,四方区淮安路17号乙地块,起拍价为4625元/平方米,经过13轮激烈角逐,成交价被推高到5270元/平方米,溢价率达13.95%。

  另有数据显示,10月10个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均价为2320元/平方米,环比增长30%,比去年同期增长10.8%。从当前土地市场成交来看,预计四季度土地价格将呈现震荡中缓慢爬升的态势。在此背景下,保证土地市场成交平稳,避免出现此前非理性购地的情况便成为各地国土系统的重要功课。

  链家地产分析认为,当前北京房价逐渐触底回升,一旦土地供应出现缺口,会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引起价格波动。昨日(11月7日),北京共有3宗土地出让,采取的是招标而非挂牌出让。对此张絮表示,11月北京土地市场将告别供应停滞的状态,但预计整体依旧会延续平淡走势。当前一段时期对推地规模及推地方式都相对比较谨慎,采用招标出让也是为了防止高地价的产生。

  杭州也在四季度推出土地新政,即设定土地成交溢价率的办法,规定商品住宅地块溢价率达到49%时,将调整竞价方式,即锁定地价,开始竞投配建保障房面积,配建保障房面积量多者胜出拿地。

  此外,国土部近日还公开了部分房地产企业的购地情况,涉及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大连等地的23宗地块,成交时间均在今年9月和10月间。此举旨在防止出现闲置土地,使已供土地按时按量建设,尽早形成有效供给。国土部表示,将根据土地出让情况,不定期公开部分房地产企业购地及部分住宅大宗地项目出让情况,便于跟踪管理,接受社会监督。

 

 

文章录入:user2    责任编辑:user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介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专题栏目
    · 闪联标准晋级国际标准  · 高清标准战升级
    · 中外标准对垒刀片服务器  ·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 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  · 数字电视
    · 中国的3G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