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数量5年减少101.61万亩,30年土壤酸化程度相当于自然状态下300年的酸化程度,这是农业大省湖南面临的严峻形势。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工作会获悉,未来5年,湖南将对耕地进行全面修复。
作为全国水稻生产第一大省,耕地对于湖南可谓“立省之本”。据湖南省农业厅副厅长李志纯介绍,到“十二五”末,力争将高产田的面积由目前的1809.29万亩提高到4853万亩。为此湖南将通过耕地质量监测、项目监管、质量评定、后续耕种培肥、执法监督等方面对耕地进行全面修复。
据悉,湖南国土部门将与农业部门联合,保证每年补充耕地面积在10万亩以上;全省将建立一套完整的耕地质量评定专家准入和退出机制,确保耕地质量评定工作的安全性和法律效力。此外,各市州、县市区农业局将每年建立一个补充耕地耕种与后续培肥示范点,市级核心面积不少于1000亩,县级不少于500亩。
湖南省力争在2015年建立起土壤类型和种植制度全覆盖,国家、省、市县三级配套,小区监测与大田监测相结合的立体监测网络体系。在重点监测地区划分上,湘江流域的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以重金属监测为重点;郴州、娄底以工矿企业“三废”监测为重点;湘西、怀化、张家界以土壤墒情监测为重点;环洞庭湖区以土壤理化性状监测为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