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如果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抓住战略机遇期快速发展的既定目标,那么,上述几“化”及其协同推进,则是通向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其中,仅从城镇化及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视角看,无疑将为中国经济开辟出新的广袤的发展空间。
衡量城镇化进程的一个最主要的标志,就是“农转非”,即由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规模。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率每年大约提高1个百分点,并在2011年首次超过50%。专家据此速度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60%。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往往与该国或地区的城镇化率成正比。居民收入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一般达到80%。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指标,就是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考量标准,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据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测算,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约占23%,在城镇化等因素的带动下,每年将提高2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40%左右,从而形成一个高达6亿人口的中等收入群体。
如果说,工业化主要创造供给,城镇化则主要创造需求。专家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大体能够带来7万亿元人民币的市场需求。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在大大提高产业集聚度、基础设施利用率和土地集约使用效能的同时,将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潜力。
从投资需求来看,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要求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保障全民覆盖,势必带动政府及社会部门的大量投资。城镇化还带来大量住房需求,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链的投资将伴随着城镇化快速成长。有专家分析预测,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直接拉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万亿元,同时还有助于缓解工业化过快推进造成的产能过剩问题。国家统计局2011年“城镇化进程对扩大内需影响”课题组则预测,到2020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将达到132.6万亿元。
从消费需求来看,有研究表明,2011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为4733元,城镇居民为15160元。按此测算,农民转化为市民后,消费需求将增加1万多元。按每年1000多万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计算,每年直接被带动的消费需求就有1000多亿元。
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相互促进。而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加大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由此可以预计,未来中国消费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来自服务需求的增长。据了解,目前如果扣除政府对服务的购买,中国普通消费者对服务的购买力还很低。从另一角度看,这岂不是预示了,伴随着城镇化进程日益深化,服务业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大?
城镇的繁荣并不意味着农村的凋敝,相反,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民的减少,为农业产业向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升级创造了条件。随着由此带来的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不断提高,农民可以因此而大幅提升收入和消费能力;农业也因此而吸引社会投资,成为城市金融资本的新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