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请选择: 国标首页 | 标准动态 | 标准公告 | 标准&商品 | WTO/TBT | 质量认证 | 标准论坛 | BBS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ChinaGB标准频道 >> 热点新闻 >> 地方新闻 >> 正文
我国小学辍学率退至十年前 辍学主体移至低年级
作者:李婧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528    更新时间:2012/11/19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11月17日至18日,主题为“一切为了农村学生”的21世纪农村教育高峰论坛在京举行。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院长、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此间发布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一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

  一小时4所农村学校没了,农村学生上学成本增加

  农村小学减少22.94万所,减少了52.1%。教学点减少11.1万个,减少了6成。农村初中减少1.06万所,减幅超过1/4。

  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公布的《探索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评价与反思》报告显示,2000年至2010年,平均每一天,在中国农村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一个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而这种现象目前依然存在。

  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实施了十余年的“撤校并点”政策被叫停。

  与此同时,10年间,我国农村小学生减少了3153.49万人,减少了37.8%,农村初中生减少了1644万人,减少了26.97%。农村初中就读的学生减少了约22%,农村小学就读的学生减少了11.5%,他们大多数进入县镇初中和县镇小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报告中提出了“撤并系数”,该系数表明,2001年至2011年,全国历年的撤并系数平均为5.63,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每年小学减幅超过小学在校生减幅的5.63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指出,农村学生的减少,除了是由于学龄人口的大幅度减少,还由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劳动力转移,大量贫困地区农民进城务工,带走了部分学生。进入城镇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又形成了另外一个人群:流动儿童。

  杨东平认为,大规模的“学校进城”后,农村学校日益荒芜凋敝,农村教育出现了“城挤、乡弱、村空”的危局,过度的学校撤并导致学生上学远、上学贵、上学难。

  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10省农村中小学的抽样调查,农村小学生学校离家的平均距离为10.83华里,农村初中生离家的平均距离为34.93华里,流失辍学及隐性流失辍学率提高。

  农村地区实行集中办学后,发展寄宿制学校是解决学生上学远的主要措施。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10省的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生寄宿生比例为39.8%,初中生的寄宿比例达到61.6%。但已建成的寄宿制学校由于普遍缺乏配套的生活设施、教师等,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学生的营养状况堪忧,农村小学生中寄宿生的身高,在不同年龄段均比走读生低3厘米到5厘米。

  撤点并校的效应并非只对教育形成了影响,相关研究报告指出,从大教育的视角来讲,撤点并校对农村家庭、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也产生各种深刻的影响和改变。

  由于学生幼小,大量农村家长不得不进城陪读。该报告显示,农村学生中家长陪读的比例平均为22.7%,重庆小学陪读的比例高达38.4%。年轻母亲进城陪读,导致离婚率大幅上升。一些农村孩子在新环境中反而“学坏”。同时孩子离开农村,加剧了乡村人口结构的失衡,也带来亲情的断裂和乡土认同的迷失,导致乡村文化生态的凋敝和“荒漠化”。“大规模的撤点并校,荒了土地,荒了老人,荒了婆姨,荒了孩子。”杨东平评价撤点并校政策十年成效时指出。

  杨东平认为,“对农村撤点并校政策效果的评价,不应当是单一经济主义维度的办学效益评价,而需要平衡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效益三者关系。在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平原地区,撤点并校对学生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正面效用比较明显。但有些地方因为盲目地撤点并校,使得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目标受到损害,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并没有达成,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并未达成,乡村文明进一步凋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学校差距仍然在拉大。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是否达成还有待深入研究。”

  小学辍学率退至十年前,辍学主体迁移至低年级

  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研结果,十年间,2001、2006、2011年成为小学撤并的高峰,其中,2011年撤并系数达到41.57。这表明,全国小学在校生人数减少基本停滞后,学校撤并仍然以巨大的力量和惯性在快速推进。

  河北省教育厅巡视员、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长韩清林透露,近四年来,全国小学辍学率大幅度回升,“从2008年辍学生63.3万人,辍学率5.99‰,到2011年辍学生已经达到88.3万人,辍学率8.8‰,这与1997年、1998年、1999年的辍学水平大体相当。”

  据韩清林透露,10年间,辍学的主体已经由高年级迁移到小学一、二年级。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辍学学生分别为51.08万人、55.86万人、64.28万人、51.81万人,辍学率分别为29.18‰、31.71‰、37.35‰、31.16‰,占年辍学学生的60%~80%,为历史最高峰。

  “大规模的持续不断的撤并教学点,不仅使大量的小学低年级孩子辍学,更为可怕的是还会使大量的儿童不能入学,每年可能产生新文盲上百万。”韩清林说,“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的新形势下,全国小学辍学率已经倒退到1999年以前的水平。”

  “我要做一个自我检查,在参与制定规划纲要中只是提出了进行学校标准化建设,而没有提学校规模化和教学点的保留问题。”2010年,国家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曾参与制定该纲要的韩清林称其担任了小学义务教育、学前教育、高中阶段的起草工作。

  杨东平指出,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农村的人口逐步减少,这里显示了前20年的进程,在2000年以前,学龄人口还有高峰,到2000年以后就呈现持续下降。伴随着学龄人口的减少,学校适当调整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发展到现在出现了新的情况。

  撤点并校政策引起了国家和政府强烈的关注,是因为撤并的规模之大远远超过了自然的状态。以小学为例,小学学生在这十年当中减少了37%,学校减少了52%。学校撤并的幅度远远大于学生减少的幅度,

  杨东平认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政策过程一方面是自然的过程,随着学龄人口的减少、大规模人口流动、追求有质量的教育、管理部门希望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这是合理的来自教育内部的因素。而这些年来过度的撤点并校还受到很多非教育因素的影响,如地方财政困境、行政化的推动、城镇化驱动和效率优先的主导价值。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教育何去何从?

  2012年9月,以国务院办公厅文件下发的《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提出“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备案之前,暂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

  随着国家叫停和规划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农村教育正在进入“后撤点并校时代”。将农村教育城镇化和农村儿童实现就近入学,成为现实当中不同的两种主张。“小学进镇、初中进城,消灭农村教育,使所有农村儿童都享受城市化的教育。他们的理由是人口城镇化趋势、乡村教育的衰败、城乡教育差距,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丰富化课程。在这种思考下,现实当中的做法就是大量撤并学校,力求实现规模效益。而学术界多主张就近入学,提倡保留和建设村小与教学点,适度发展乡镇寄宿制学校。”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说。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城乡初中的规模是增加的,乡镇的学校由2001年的463人增加到2010年的920人,增加了98.66%。同时小学寄宿生的情况也在不断增长,从近5年的情况来看,农村寄宿生增长最大。我们国家增加的寄宿生当中,92.78%都是来自于县以下的寄宿生。在农村中的寄宿生当中,从7.36%增加到2010年的12.07%。

  寄宿制学校出现,虽然可以缓解集中教学带来的地域时间成本,但寄宿制学校专业生活教师的缺失也使处在成长期的农村孩子面临各式各样的心理和生活问题。“到底还要不要农村教育?”“农村教育一定要城镇化吗?”

  不少参与论坛的学者都提出这样的疑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高学贵曾提出中国未来的农村到底会怎样?一方面大量的农民进城,2008年以后又有农民返乡,农民到底怎么样走,未来农村还有没有人,还要不要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未来是什么内容?

  农村的城镇化是一个不可逆的历史过程,根据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民经济状况报告》显示,中国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在2011年已经达到了0.3949,正在逼近0.4的国际警戒线。数据显示在收入最低的“后20%”样本农户中,务农农户占比高达82.5%。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报告指出,应关注“后20%”的农村儿童。

  论坛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重申教育的基本价值,强调坚持就近入学、公平优先、探索适合农村需要的教育、保障农村教育的各种投入。同时,21世纪教育研究院指出,农村教育资源配备的关注点应该是农村“后20%”的边缘化群体,而不是忽视或抛弃他们。做到真正不让一个孩子失学,办好每一所学校,“小规模化”、“小幼一体化”和乡村教育的混合模式,是农村教育可行的几种模式。

 

文章录入:user2    责任编辑:user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介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专题栏目
    · 闪联标准晋级国际标准  · 高清标准战升级
    · 中外标准对垒刀片服务器  ·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 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  · 数字电视
    · 中国的3G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