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一招聘会上,同学们正在和一学校的招聘老师交流。
日前,麦可思发布的《大学毕业生从教分析》调查显示,2011届师范类本科毕业生仅42%从事教师职业。在放弃从教且从事与专业无关工作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中,37%的人是因为“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
记者调查发现,在主城,一个教师岗位的竞争者排着队,而在乡村,教师职位却少人问津。市教委的数据显示,全市30.33万教师,仅不到1/6的教师扎根边远农村。工作环境不理想、收入偏低等原因,导致不少师范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任教。如果这一局面得不到改变,明天谁去乡村当教师?
今年6月,刚从西南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严仁泽,如今是94中的体育老师。
严仁泽能在主城谋得一个教师职位,其间经历了不少波折。
城里
数十人争一个教师岗位
“前前后后至少参加了20场面试。”他说,每场面试都至少有50人在竞争一个职位。“第一轮面试至少有一半人会被刷掉,最后留下3~5人进行试教。”严仁泽说,“我一直想当一名老师,每一次面试都很珍惜。”
严仁泽告诉记者,参加的面试多了,累积了不少经验,也有了多次试教经验。在一周的试教期内,严仁泽每天早上6:30起床,从北碚赶往试教的学校,晚上8、9点才能回到宿舍,“真的很累,又舍不得放弃,只有咬着牙挺过来。”
“比起部分同学来说,我是幸运的。”严仁泽笑着说,自己在学校成绩并不突出,和他条件类似的毕业生太多太多。在毕业前,他通过了试讲,成了一名体育老师。
“城里的教师职位竞争激烈,找了半年也没合适的岗位。”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的胡丹说,如果坚持选择从教,就意味着要回到自己曾经生活的彭水县小镇。最后,胡丹选择了销售行业。
乡村
难留住新老师
与在主城竞争一个教师职位的火爆相比,一些偏远山区学校的教师却少人问津。
梁平县石安镇联丰完小位于梁平县与万州区的交界处,四周大山环绕。“最近几年来了7、8名年轻老师,走了3、4个。”该校谭校长说,石安镇是当地海拔最低的地方,夏季酷热,联丰完小四周没有场镇,交通也不方便,要购置生活用品,必须到10公里外的街上。孩子们若要回趟家,也要走上1小时的山路。
全校有300余学生,近年来,通过县里统一公招不断在补充教师队伍,“多数老师是能安心在山里奉献的,但少部分也有自己的选择”。
全市
不到5万教师扎根偏远农村
日前,麦可思发布了《大学毕业生从教分析》,共调查了46万余人,回收问卷约22.7万份。调查显示,仅42%的师范类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
重庆市大学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统计,2012年,市属高校师范毕业生有近万人,截至8月31日,有80%就业。该中心负责人称:“就业学生中大部分选择了从教,但究竟有多少人到乡村任教我们无法统计。”
而来自市教委的统计数据则显示,目前,我市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总数已达30.33万人,扎根在边远山区的农村教师却不到5万人。然而,目前全市共有5248所小学,其中村小占3472所。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健康教育等学科的教师依然紧缺。市教工委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1年,我市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由142.09万人减少到72.15万人;农村中小学校由6859所减少到3826所;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数则由79138人减少到48324人。
根源
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
致教师资源配置失衡
为何边远地区教师紧缺?
麦可思分析称,从薪资来看,教师行业待遇并不理想。
麦可思的研究显示,2011届师范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半年后月收入为2617元,略低于从事非教师职业的2734元收入。而对师范类毕业生三年后跟踪调查研究发现,2008届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范生三年后月收入为3453元,与全国本科毕业生三年后平均薪资5066元相比,低了近三分之一。
“刚工作时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现在涨到了2000元。”綦江区三江镇一中学老师陈雪说,她2006年大学毕业,从云南回到重庆就去当了老师。到乡村当老师,收入肯定不具有吸引力,对多数扎根在区县的老师来说,更多是出于对学生的关爱。
联丰完小谭校长告诉记者,根据相关标准,该校新进的大中专毕业生工资约800元,加上1000余元的绩效工资,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
“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国内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王牧华告诉记者,他们一个课题组对重庆1200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发展机会、校外智力资源、教育设施设备等显著差异不仅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广泛存在,而且在不同学校类型、学段等方面的差异也很明显。
破局
明年起城乡教师轮换 促进师资向基层流动
麦可思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教育类本科毕业生,三年后仍然坚守教师岗位的比例为91%。
“看到曾经教过的孩子一个个茁壮成才,慢慢走向更好的生活,我也有成就感。”陈雪说。
如何让更多老师扎根偏远地区?我市相关部门也在做不同的尝试。
9月份,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保局联合发布《重庆中小学领导干部及教师交流工作指导意见》称,从明年起,重庆将试点开展全市各级中小学校级领导干部和教师交流工作。领导干部和教师在城区和农村学校之间、公办和民办学校之间交流,时间为领导干部5年以上,教师3年以上。
根据调研结果,王牧华也呼吁,应缩小教师专业发展条件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学段差距及学校类型差距,以此缓解城乡教师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矛盾。
十八大党代表、市教委主任周旭在工商大学宣讲十八大报告精神时表示,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要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这对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重庆来说,更具有指导性,重庆教育发展的“短板”恰恰就在这些地区。
他介绍,目前,我市每年新增教育经费的70%投向了农村,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础建设,还建立了城乡教育帮扶机制,促进师资向基层流动,“硬件”和“软件”双管齐下,以此补齐教育的短板。
每年补贴6000元 为偏远村小定向培养老师
为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到区县任教,近日市人社局、市教育委、市财政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2012年重庆市为艰苦边远乡镇定向培养紧缺专业大学生有关事项的通告》,在我市全日制普通高校2012年新招录的大学生中确定375名紧缺专业大学生为定向培养对象。
“从2008年起,这已是第五次进行定向培养了。”市人社局有关人士介绍,经申报,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等14个县290个乡镇共有489个岗位紧缺大学生,其中,乡镇中小学校占85个。
“过去四年,我们为区县定向培养了1000余人。”上述人士称,在规定学制内,定向培养对象每人每年可享受6000元的资助经费。市教委统计的数据则显示,2011年,我市10个区县招聘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特岗教师1287人,安排1000余名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进一步充实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今年,我市首次实施“特色学科”计划,共招聘1407名教师充实到中小学紧缺岗位上。
“西南大学是全国六所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的高校之一,毕业生都100%从事师范教育。”市大学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这些政策都是为了壮大教师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