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渝陕鄂三省市交界处的巫溪,是内陆纵深贫困带——秦巴地区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早在2010年,“美丽乡村计划”就在这里试点,只是,巫溪将这称为“建设乐和家园”。
巫溪县委县政府通过调研发现,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农村的生产关系也在做出适应性调整。农民不再单纯依附于土地生活,大批农民外出务工流向城市,群众对社会基层组织如村、镇的依附关系弱化,主人翁意识、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淡化。农村基层管理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但与群众难以形成互动。
巫溪农村很有代表性,产业发展停滞、村民生活困难、缺乏集体自信、干群士气低落。基层社会管理的困局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阻碍。
2010年,“建设乐和家园”写进了巫溪县“十二五”规划战略目标。同年9月4日,巫溪县邀请环保公益组织北京地球村创办人廖晓义来到白鹿镇大坪村,听取村民意见,商量解决方案。
大坪村人均耕地只有0.42亩,土质较差,人多地少的矛盾一直很突出。前些年,大坪村因产业发展和征地拆迁补偿引发村民上访集访达29次,成为有名的告状村、扯皮村。
在充分尊重村民的参与意愿、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巫溪县委决定,在大坪村进行建立乐和协会的尝试,探索一个用群众的办法管理群众、用乐和的梦想凝聚人心、通过自治、共治、法治来化解矛盾的社会管理模式。
“我们让老百姓无记名投票选举,把德高望重、最值得信任的人挑出来,参与村级社会事务管理。党委政府赋予他们对村级社会事务的监督权、决策权和建议权。”白鹿镇党委书记王仕杰说。
在短短的两周时间里,原来的上访骨干变成了建设新家园的乡村精英。协会成立后处理的第一件事,就是配合村支两委平息因低保评审所引起的风波。
“之前370多人的要求是个个要吃低保,结果只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评出了该吃低保的人,只有10户11个人。”白鹿镇大坪村党支部书记蔡承述说。
当“乐和”理念赋予了老百姓的自主意识,大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营造乐和人居,把房前屋后和整个乡村的环境搞好。乐和协会成立后第一个解决的就是羊桥河的垃圾问题。
寒冬腊月,上磺镇羊桥村羊桥河里忙碌着一支清洁队伍。他们是羊桥乐和协会组织的义工。
而这样的场景在以往不可想象。以前羊桥和其他许多乡村一样,公共空间的垃圾问题一直是老大难问题,特别是流经羊桥村的羊桥河一直是人们倾倒垃圾的河沟,垃圾满河,臭不可闻。
“在羊桥、大坪和三宝村,自从乐和家园建设开展后,分片管理垃圾和定期清扫环境成了一种惯例。整治环境这样一个似乎靠政府环保部门的事务变成了村民自己的事情。”上磺镇党委书记姚举说。
3月12日植树节通常是城里人义务植树的日子,巫溪三宝村乐和协会把这天当成了乡村公益日。这一天,村民们都成了义工志愿者,组织起来在公路边、院坝上种树。羊桥村9社的村民还自发凑钱在村里栽竹子、种香樟树,为自家的房前屋后、路边坝上装点了一份绿色。
美丽乡村建设,归根到底是建设起一个有效的制度。廖晓义说,“乐和家园建设”所倡导的就是一个自治理念。自治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共治就是大家的事情商量着办,法治就是一切事情按规矩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