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的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草原牧区和半牧区草畜平衡状况总体超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不久前以论文方式发表在权威刊物《地理研究》上。
由于人类活动强度加大等影响,近些年来,中国草原出现了退化、沙化等现象,草原生物量、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
专家建议,超载地区应减少草原放牧牲畜数量,使其维持在合理载畜量范围内,同时加大人工补饲数量,降低草原放牧利用率。
草原超载过牧是造成中国草原大面积退化、沙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草畜平衡监测、评价和管理是实现中国草原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关键,也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在农业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和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的专家,以农业部认定的264个牧区县和半牧区县为研究对象,通过总饲草料储量、牲畜标准采食量等来计算合理载畜量,并与实际载畜量结合,构建草畜平衡指数,评价牧区半牧区的草畜平衡状况。
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监测区平均草畜平衡指数为33.58%,总体处于超载状态。其中,120个牧区县草畜平衡指数为27.37%,144个半牧业县平衡指数为42.07%。
进一步分析表明,六大牧区中牧区县2008年超载程度排序为:甘肃、四川、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半牧区县超载程度排序为青海、西藏、内蒙古、新疆、四川、甘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