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2012年《城乡一体化蓝皮书》今日在京首发。蓝皮书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只能立足国内,不可能寄希望于国际市场,城镇化必须以粮食安全为前提。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建设小康社会”研讨会暨2012年《城乡一体化蓝皮书》首发式于2013年1月15日在北京举办。
蓝皮书认为,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任何国家都无法为中国人的生存发展提供足够的商品粮食,中国必须立足国内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粮食不同于普通商品,是无法代替的维持人的生命的基本物资,像石油、稀土一样属于战略物资,不能简单地以价格衡量其价值。
“如果中国的粮食自给率低于一定的安全线,主要供应国随时可能掐断中国的生命线。”蓝皮书指出,纵使你拥有再多的外汇储备,也断然买不到自己急需的生命物质,那时不要说发展,恐怕连生存能力都不可能有了。
蓝皮书分析认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不利因素正在逐渐增加、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具体为:
——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土地要素流出粮食生产领域,工业化、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相互争地的矛盾日渐突出。耕地约束构成了中国粮食安全的重大挑战,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仍将继续减少,而且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日趋匮乏,耕地资源紧张状况将会进一步加剧。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也使城市、工业在与农业和农村的水资源争夺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粮食生产面临水资源瓶颈。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工业部门转移,劳动力已逐步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关键因素,解决明天“谁来种地”“谁来种粮”已是当务之急。
蓝皮书认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国内粮食消费面临新的复杂形势,迫切需要强化数量与质量并重的粮食安全观。
蓝皮书分析称,中国粮食生产越来越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农村环境质量是保障菜篮子、米袋子、水缸子安全的“命根子”,保不住这个底线,城乡百姓的健康福祉都将成为空想。
“这警示我们,粮食生产是一个长链条产业,其产品质量直接关乎三农利益,关乎消费者健康,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乎民族形象。”蓝皮书指出,对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数量给予同样的高度重视,应是新形势下中国粮食安全的一个新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