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许多城市都在遭受雾霾困扰,北京还曾出现能见度低于200米的天气情况。这些雾霾还借着偏西风“漂洋过海”来到韩国。有研究发现,韩国1/3的大气微尘来自中国。中国的污染正向全世界范围扩散,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的1/4,相当于美国的1.5倍。中国在环保层面上被烙上“恶劣”印记。
但是,笔者觉得有必要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中国的雾霾问题。全世界没有一家超市不卖中国制品,而廉价劳动力和宽松的环境管制,恰恰是中国制品得以在全世界保持价格竞争力的支撑因素。如果中国工人的劳动力成本提高至发达国家的水准,如果中国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及炼油企业的成品油品质标准变得苛刻,那么我们将再也无法享受到廉价的中国制品。
值得一提的是,因宽松的环境政策而遭受直接痛苦的是中国人。这好比工厂周边的居民承受着污染的危害,换来的是城里人轻松的生活环境。同样,正因为中国人遭受雾霾的痛苦,发达国家的人才得以在干净的空气中尽情享受廉价商品盛宴。这也是一种环境分工和技术分工。
中国不会停滞于技术低端和产业污染严重的现阶段。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即人在满足了基本需求之后,才去追求上层需求。韩国也是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才陆续出现环保团体,奠定了《环境法》基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自然而然会开始关心环境问题,也会有资金投入到环保领域。因此,也有个说法叫“越有钱越干净”。
目前,中国处于追赶发达国家的阶段,从中也可以摸索出一条发展道路,即避免犯发达国家曾犯过的错误。换句话说,中国可以直接利用更新换代的尖端技术,而没必要使用发达国家已淘汰的落后技术。比如,日本曾饱受垃圾焚烧炉的污染困扰,而后来的韩国因使用尖端技术而免遭其害。现在,中国正好处于这个“后来者”的位置。
今年冬天,我们看到了中国政府对待雾霾问题上的变化:他们实时公开了污染指数。笔者想,目前中国的环境状况很像上世纪80年代的韩国。随着环保运动变得活跃,环境投资逐渐增加,中国早晚会走上环境改善之路并实现最终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