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拥有全球第二大电力系统的中国,“五大”发电集团拥有并运营着产能逾500吉瓦的热电厂,其中大多数为燃煤发电厂。由于旗下的发电厂集中在中度至严重缺水的地区,特别是干旱的北方工业区,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以及中电投这五大发电集团都面临着供水中断的严重风险。
彭博新能源财经刚刚发布的一篇研究报告称,如果要显着降低缺水风险并减少发电领域的水开采量,将需要重大的政策措施及业界努力、耗资高达数以十亿计美元、并需要淘汰数以吉瓦计的非节水型发电产能。如果实施上述措施(事实上这一点还非常不确定),结果究竟会增加或减少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还将取决于为替代产能选择的技术(例如封闭式冷却燃煤发电、开放式冷却燃煤发电、燃气发电或者可再生能源发电)。
数十年来,中国的工业区集中在东部和北部的格局导致电力需求与淡水资源的分布形成严重反差。中国北部拥有全国60%的火电产能,但只有20%的淡水资源。煤炭开采和燃煤发电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彭博新能源财经的分析显示,在2010年,这两个领域总共开采了980亿立方米的淡水,约占全国淡水总开采量的 15%。
如果五大发电集团延续目前的策略,2030年中国发电领域的水开采量将超过中国政府控制全国年度水开采量在7,000亿立方米的目标的25%。鉴于有些地区从含水层抽水的速度已经超过了补回的速度,发电领域水开采量的增加可能会给它们带来更大挑战 ,因为很可能会对环境的可持续性构成威胁。
所幸五大发电集团还可以做出一些投资选择以降低供水风险,但每个选择同时也隐含着效率、地理位置、成本等方面的重大弊端:
效率:五大发电集团可以采纳封闭式循环或空气冷却系统,其用水量显着低于旧的直流式冷却系统。然而,这种冷却系统也会降低发电厂的效率,意味着生产每兆瓦时电力产生的温室气体量会增加。而更多地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也可以降低用水量,但因为这些技术具有间歇性,需要新建的更多的产能才达到同样的效率,造成投资额也会更高。
地理位置:把新的热电厂建在水资源丰富的南方(例如广西、福建、江西),也许可以避免地处干旱的北方地区的发电厂面临的缺水问题。然而这些省份没有北方那么多的工业负荷,这意味着发电厂必须将电力输送到数千公里以外,或者等待用电负荷转移到南方。
成本:如果政府采纳强制现有直流式冷却发电厂更新技术的重大措施,则将会有超过100吉瓦的资产受到影响--成本高达20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由于效率降低导致产能下降10吉瓦,补偿产能所产生的成本。
彭博新能源财经水处理分析师、这篇报告的作者之一Maxime Serrano Bardisa表示:“目前,中国85%的发电产能位于水资源稀缺的地区,而其中的15%仍依赖用水密集的直流式冷却技术。但中国拥有丰富水资源的时代已经结束,企业、农业、以及城市中心区资源竞争的影响已开始显现。”
报告的另一位作者Alasdair Wilson补充道:“火电厂将需要采用更有效率的技术--但这样做将推高资本和运营支出。我们也预计水资源的不足将继续推动中国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
彭博新能源财经首席执行官Michael Liebreich表示:“基础设施的适应性问题已迅速提上议程,这主要是受到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旱灾和洪灾(包括飓风桑迪)的推动。这篇报告强调了水资源紧张使得中国五大发电集团面临的风险,但报告传递的信息对世界各地的许多其它发电厂和公司都适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