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研究院9日在北京发布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调查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7.62,处于“基本满意”水平,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国内和入境游客对连续多日的雾霾、沙尘等空气质量以及水质恶化等生态环境满意度大幅下降所致。
对此,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所长李仲广在当天举行的发布会上说:“游客在现场的满意度调查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特别是国内游客和入境游客对第一、第二、第三这几个月份的雾霾、沙尘、空气质量的问题,以及供水和水质,我们施工管理,我们这些设施、环境等因素导致整个满意度变动。”
李仲广说,为了提升游客满意度,创造良好旅游环境,政府和相关旅游行业需加强联合。“我们感觉在目前散客化、大众化、休闲化发展的阶段,我们游客的满意度,我们游客服务质量和发展环境和方方面面城市目的地息息相关的。所以政府和相关的旅游服务涉及到的主体,有必要形成一个联动和合力,来共同提升游客满意度,保持旅游服务质量的平稳。”
此外,对于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景区门票涨价的这一现象,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发布会上说,2007年中国国家发改委发文规定同一景区门票价格上调频率不得低于3年。这一禁令如今却成了各大景区涨价借口。据了解,2010年“禁涨令”首次解冻,曾出现过一轮景区集中涨价。如今又适逢三年“解禁期”,各景区开始了新一轮价格调整浪潮。对此,戴斌认为从国家政策上看,是希望更多的景区景点能够降价、免费,让更多国民分享。“总体来说,国家的政策来看,目前的情况来看,不管是即将出台的旅游法、公民休闲纲要,还是发改委和财政部在2009年以来做的一系列举措,事实上都是往降价和免票方向去走的,至少是特定的时间段对特定群体是免费的。比如三馆免费,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第二,指导、要求地方来去降价和免费的时候,一定要给当地居民、社区的发展权益给予充分的关切,不能一刀切。第三,要区分不同的类别。”
戴斌同时指出,在景区门票涨价问题上,要权衡当地百姓的发展利益,例如对西部地区,游客有旅游的权利,老百姓有发展的权利,权利之间要取得均衡,希望进行分类进行指导。另外,对市场化以及人文自然景区要分类对。在此过程中,出现极个别将整个城市当做旅游景点收费的地方,需要从伦理和法理上进行重新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