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请选择: 国标首页 | 标准动态 | 标准公告 | 标准&商品 | WTO/TBT | 质量认证 | 标准论坛 | BBS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ChinaGB标准频道 >> 标准论坛 >> 正文
来自两院院士的特别关注
作者:李大庆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710    更新时间:2005/10/8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杨玉良院士:每一位参与制定规划的科学家不能只站在自己学科发展的角度做规划。
陈宜张院士:目前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要特别注意科学与技术的差别。
钟鹏群院士: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这是非常科学的。
郑健超院士:为了保持能源的供需平衡,我国能源消费强度需要在2020年前再降低50%%。
闵恩泽院士:为了节约能源,利用可再生资源发展炼油和石油化工。
张耀明院士:缓解我国的能源紧张局面可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
   
关注之一:“顶层设计”

  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制定了我国的12年科技发展规划。院士们都认为那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规划,对国家整个科技力量的布局,国家重大学科的发展方向,以及后来“两弹一星”的成功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这一次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院士们也是予以肯定。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启恒的观点最具代表性。胡院士认为,这次制定规划的方法和思路很有一些新特点。第一,由温家宝总理和陈至立国务委员担任规划领导小组的正副组长,这本身就说明了这个规划不仅是科技部门的事,而且是全国的大事。第二,列出了20个专题,首先从战略研究入手。这反映了制定规划的领导者们是从深入调查入手,为制定一个“有的放矢,从实际出发”的规划提供了条件。第三,20个战略研究专题的选择,体现了科技要围绕经济发展需求而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研究专题中,既有以学科领域划分的,也有按国民经济部门而划分的,例如农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这样就跳出了长期以来“就科学论科学”、“从学科到学科”的习惯框架,其目标显然是推动科技事业紧紧围绕国民经济需求而发展。

  胡启恒院士称这个规划的制定是个“顶层设计”。她说,党的十六大以后,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社会整体发展的各项目标,几乎无一不期待着靠科技来完成各自的目标。因此几乎所有的有关政府部门都会围绕十六大提出的整体目标,而分别制定自己范围内的科技发展规划。在这种情况下,各个部门制定的科技规划就难以避免下面两种情况:一是互相重复———被认为重要的可望出现“突破”的项目将重复出现在各部门的规划中;二是互相独立,互不衔接———本来属于上下游关系才有力于科技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由于各部门的规划是平行的,因而导致不能确立上下游关系,致使一些科技成果失落在向生产力转化的漫漫长途中。对此,胡启恒院士指出,现在我们制定一个国家整体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由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部署,组成各部门合作的规划小组,使各部门的科技发展规划和国家的整体科技规划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互相衔接,通力合作,这样才能高效率地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关注之二:“三院”咨询 

  在两院院士会上,院士们普遍关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在院士报告会上,在院士座谈会上,“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一直是院士们议论的一个重点。几乎各个学部都组织了对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讨论。这标志着规划已全面进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三院”咨询阶段,这也是我国在科技规划的制定中首次进行“三院”咨询。院士大会上,院士们一方面对规划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另一方面也对规划的编制过程、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既然是国家规划,有人就理解为是一个全面、详细的规划。对此,中科院院士杨玉良认为,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写上去。每一位参与制定规划的科学家不能只站在自己学科发展的角度做规划,更不能总想着把自己学科领域里每个细小的方向都写进规划。要用科学的态度,冷静分析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炼出关键的科技问题,然后把这些关键的问题写进规划。

  陈宜张院士认为,目前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要特别注意科学与技术的差别,对科学发展的规划不要太细,对自然科学在经费上还是要给予更多的支持。欧阳自远院士指出,这次规划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比较全面。但还应该进一步凝炼,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突破。

  关注之三:科学发展观

  两院院士会上,许多院士都谈到了科学发展观问题,认为这一理论的提出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在发展思想上的一大转变。院士们不是泛泛地谈理论,而是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实际工作来谈论这个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钟鹏群是从事安全保障工作的。在讨论会上,他说,这几年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代价也是极大的,每年重大安全事故约损失2500亿元左右。现在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这是非常科学的。

  从事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科学研究的院士们更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农业专家山仑院士在院士会上指出,以前许多地方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保护是存在很大矛盾的。比如灌溉都是田地里庄稼需要水就漫灌,根本不考虑水资源,不是以水定灌,浪费极大。不少地方,相对来讲,重视水利建设,但对自然降水还没有充分地利用,这些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都是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

  关注之四:还是能源

  能源问题历来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热点,当国内出现能源紧张状况时,科学家们大谈能源建设问题,而当国内能源矛盾暂时缓解时,科学家们依然执着地谈论能源先行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在院士会上指出,去年夏天的一场南方大缺电,使人们记忆犹新。许多工厂被限制用电,以保障居民用电。这一停产或开工不足,造成了资金和资源的浪费。而电力的紧张又导致了煤炭的紧俏和

  运力的紧张。从长远看,我们必须加大核能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现在我国的核能在能源中只占1%%多一点,再发展10年也就是4%%左右。但发达国家现在的比例就已经远远地高于4%%了。

  郑健超院士在院士大会上,是用一组数据说明了能源对我国的制约:中国的能源资源非常有限,人均化石燃料资源仅为世界均值的56%%,石油的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均值的8%%。天然气的情况也大致如此。200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13.7亿吨标准煤,占全球总量的11%%,而人均能源消费仅为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均值的1/7和世界均值的一半。未来20年,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驱动,中国能源需求预计将显著增长,中国要满足可持续的能源供应正面临巨大的挑战。 

  对于我国能源的未来发展,郑健超院士提出为了保持能源的供需平衡,我国能源消费强度需要在2020年前再降低50%%;闵恩泽院士提出利用可再生资源发展炼油和石油化工;张耀明院士提出,缓解我国的能源紧张局面可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

   ■新闻背景

  六月二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七次院士大会在京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

  六月三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两院院士介绍了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六月四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向两院院士通报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制定工作进展情况、战略研究阶段性成果和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介绍
    相关文章
    日本奢侈消费中国森林 257亿双筷子96
    专题栏目
    · 闪联标准晋级国际标准  · 高清标准战升级
    · 中外标准对垒刀片服务器  ·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 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  · 数字电视
    · 中国的3G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