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7月30日发布的《城市蓝皮书》认为,中国真实的完全城镇化率只有42.2%,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10.4个百分点。
这表明,按照市民化的标准,目前中国城镇化率大约高估了10个百分点。
7月30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在京主办“2013中国城市发展高峰论坛暨《城市蓝皮书No.6》发布会”。
《城市蓝皮书》指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标志应包括社会身份的转变、政治权利的平等、公共服务全覆盖、经济生活条件改善、综合文化素质提高、广泛的社会认同等六个方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的研究显示,当前中国城镇中农业转移人口处于快速稳定增长阶段,现有总量约2.4亿人,占城镇人口的1/3左右。
“但由于成本障碍、制度障碍、能力障碍、文化障碍、社会排斥以及承载力约束等方面的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严重滞后。”《城市蓝皮书》说。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的综合测算表明,2011年全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仅有40%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在政治权利、公共服务、经济生活、文化素质等各个方面与城镇居民的差距均较大。
《城市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介绍,2012年,全国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仅有35.29%,若按城镇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平均为40%推算,中国真实的完全城镇化率只有42.2%,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10.4个百分点。
《城市蓝皮书》指出,我国农业转移人口规模巨大,市民化程度低、成本高,推进市民化是一项长期艰巨但力所能及的任务。预计到2030年前全国大约有3.9亿农业转移人口需要实现市民化,其中存量约1.9亿,增量达2亿多。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的测算显示,农民工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全国平均约为13万元,其中需要在短期内集中投入的约2.6万元,长期投入的每年约2400元;人均个人支出成本约为每年1.8万元。
“从政府财政支出的角度看,全国在2025年前基本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城市蓝皮书》说。
《城市蓝皮书》建议,未来应按照“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公平对待、一视同仁”的原则,分阶段稳步推进市民化进程,多措并举、分层分类做好市民化工作,积极引导农业人口有序转移。
与此同时,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成本共担、协同推进的市民化机制,使农业转移人口获得与城镇户籍居民均等一致的社会身份和权利,能公平公正地享受和城镇户籍居民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并在价值观念、社会认同、生活方式上完全融入城市社会。
“这样就需要在推进市民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户籍、土地、住房、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农村产权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转化、地域转移、身份转换以及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市蓝皮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