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请选择: 国标首页 | 标准动态 | 标准公告 | 标准&商品 | WTO/TBT | 质量认证 | 标准论坛 | BBS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ChinaGB标准频道 >> 标准·生活 >> 低碳·标准 >> 能源环保 >> 正文
尴尬的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输气背后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点击数:716    更新时间:2013/8/2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筹划5年,建设3年的中缅油气管道终于投入运营,但这一曾被冠以重要战略意义的中国能源大通道在迎接第一批天然气时,其背后的争议却仍未间断。

  7月28日,中缅油气管道天然气管线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当日,来自中、缅、韩、印投资四方代表共同按下按钮、启动控制阀门,采自缅甸西南海域的天然气注入天然气管线首站——皎漂分输站,然后通过793公里的管道向中国输送,在中缅边境南坎计量站进行计量后,从云南瑞丽入境。

  尽管已建成通气,但该管道仍将面临一些考验,除来自缅甸的部分居民以及一批非政府组织对这一项目的抗议仍存在外,国内长期关注这一项目的石油业权威人士也对中缅能源通道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如今,横挡在中缅油气管道面前的难题正日渐明显,其中,环保之踵、利益分歧、以及尤为关键的上游资源瓶颈等问题都逐一显现,这条被称之为“打破马六甲海峡困局”的战略能源通道的前景也似乎蒙上了多层阴影。

  “中缅油气管道投资金额大,周期长,但设计的2200万吨输油量相比每年经马六甲海峡的原油进口量简直就是九牛一毛,所以"破解马六甲海峡困局"是一个虚造的概念。”中石油集团下属研究机构一名权威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尴尬处境

  对于中石油集团旗下负责中缅油气管道施工的东南亚管道公司来说,管道从建设到开通所面临的阻力或许都超出了此前预料。

  事实上,除了结构复杂的地形,以及在征地过程中与当地居民发生的补偿利益分歧长期无法彻底解决等问题外,缅甸当局的政治环境以及缅甸此前带有“虚夸”成分的海上油气储量无疑是导致中缅油气管道处境尴尬的两大重要掣肘之因。

  “中缅油气管道提案的提出是在2005年,当时云南省政府作为项目的提出方目的在于将云南打造成大炼化基地,并由此辐射大西南地区,但相比8年前,在项目正式上马后,缅甸的政局已经发生了改变。”长期关注中缅油气管道,并多次前往缅甸实地考察的一名知情者说。

  2010年底,在军政府掌控缅甸大权数十年后,缅甸举行民主竞选,新政府组建后,此前中国与缅甸军政府签署的中缅油气管道协议也随即屡次招来多方麻烦。

  “当地的一些居民,还有一些组织都以这个项目签署的时候没有征得民众同意而提出抗议,此外,NGO也参与抗议,这在舆论上给项目的施工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上述实地考察的知情人士说。

  事实上,来自不同渠道的抗议还仅仅是中缅油气管道诸多阻力的冰山一角,而缅甸国内仍不确定的政治因素,也无疑让这一能源大通道极有可能成为利益绑架的对象。

  本报记者了解到,从去年6月开始,缅甸若开邦地区便不断发生佛教徒与穆斯林的冲突,而冲突的持续升级,油气码头所在的马德岛及附属设施所在的皎漂市,物资供给会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在克钦邦地区,克钦邦独立军与缅甸军政府的冲突也持续不断,今年年初,战争也直接导致了中缅油气管道位于北部的工地被迫中止。

  “随着管道投入使用,我听说缅甸政府正准备组建一支管道军队,对项目的安全进行保护,但即便如此,一旦发生局部战争,管道可能还是会受到影响。”上述知情者说。

  值得注意的是,缅甸境内环境让中缅油气管道处境堪忧时,这条总长上千公里的大通道上游的资源供应则是其不得不应对的另一尴尬因素。

  来自缅甸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缅甸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十,已确定的天然气储量为25400亿立方米,已确知的原油储量为32亿桶。但对于这一公开数据,石油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胡见义则直接指出:“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多,在世界连第20位都排不上。”

  而对于管道起点的资源供应尚难确定时,中缅油气管道此前被打造的“中国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的头衔则愈加大打折扣。

  “中缅关系再友好,缅甸也只是一个能源通道,无法保障资源的足量和可控。”中海油能源研究院首席研究院陈卫东说。

  前景待考

  中缅油气管道在跌撞中艰难投产,但耗资数十亿美元背后,这条备受关注的管道的未来如何,仍不得而知。

  本报记者了解到,缅甸目前能供给中国的气量规模仅有每年40亿立方米,目前尚无新气田被发现。

  这也意味着中缅油气管道每年120亿立方米的输气量,有三分之二必须依靠进口液化天然气。

  事实上,来自中缅油气管道不同的前期规划中,皆已明确油源完全依靠从中东、非洲等地购入,气源也只能部分依靠缅甸境内若开邦沿岸海域的气田。

  而对于这一已经投下巨资的跨国项目来说,至今仍没有可控和足量的上游资源保障,未来因不具备商业价值而长期空转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上游资源尚难保证外,缅甸国内民众对项目的反对是影响管道运营的又一关键因素。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6月底,为确保中缅能源项目顺利落实,中方提出,“抓紧落实中方提供小额农业贷款项目,为缅甸农村发展和扶贫工作发挥积极作用,中方还愿意积极研究增加缅方农产品进口”。

  但即便如此,中缅在几大能源领域的合作仍似乎前景不明朗。

  “密松电站被搁置后,中电投一直通过中国驻缅甸大使馆进行积极沟通,但从现在的情形看,这个项目短期内重新启动的可能性不大。”上述知情者对本报记者说。

文章录入:user5    责任编辑:user5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介绍
    相关文章
    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2024年全国油气管
    专题栏目
    · 闪联标准晋级国际标准  · 高清标准战升级
    · 中外标准对垒刀片服务器  ·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 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  · 数字电视
    · 中国的3G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