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深水航道规划令赤水河生态告急》的报道引起较大反响,多位环保界人士表示“赤水河面临的困境,是鱼类和生态的再一次告急”,并呼吁“今天,最后一条无坝支流也危在旦夕。请大家帮忙,留住生命赤水!”
20日下午,大自然保护协会长江项目技术顾问郭乔羽对记者表示,《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而长江干流及赤水河等支流承担着诸如航运、防洪、供水、渔业生产等多种功能,这些规定显然不适用于本保护区的管理,使保护区管理常常面临两难处境。”郭乔羽说。
2006年2月14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明确提出“加强水生野生动植物物种资源调查,并逐步建立各类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体系”“建立水生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保护白鳍豚、中华鲟等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以及土著、特有鱼类资源的栖息地”。
但《长江干线航道建设规划(2011-2015)年》又提出,上游重庆至云南水富段要在现可通航500~5000吨级内河船舶的基础上达到III级航道,即可通行1000吨级驳船组成船队。这意味着,需要在保护区范围内对12处碍航险滩进行整治。
赤水河所在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为维护长江上游鱼类种群多样性和长江上游自然生态环境,合理持续利用渔业资源,补救因水电工程建设和经济建设等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及时拯救长江上游濒危鱼类而建立的,涉及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是我国唯一跨越四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型自然保护区。
郭乔羽介绍,2010年11月,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省级管理机构等单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科研人员,曾专门成立了工作组,历时一年编制完成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行动规划》(下称《行动规划》)。
《行动规划》确定了保护区的8个重点保护对象,分别是:长薄鳅、圆口铜鱼、中华金沙鳅、华鯪、鱼类漂流性卵苗、达氏鲟、河岸带和赤水河河流生态系统。编制组认为,这8个重点保护对象足以反映保护区的鱼类和自然生态系统总体。
“赤水河是长江的一级通江支流中目前唯一没有水利工程的河流。”郭乔羽介绍,赤水河及其支流河段除了具有峡谷河段和丘陵宽阔河段以外,由于该区海拔高度在1000~1800米,河流比降大,产生了多样化的水生生境。区域内河床的底质也因地质类型不同而有差异,形成了砾石、卵石、乱石或泥沙等多种类型,为多种鱼类提供了理想的繁殖、栖息和越冬场所。
科学研究显示,保护区赤水河段共分布鱼类108种和亚种,隶属7目17科71属,占长江鱼类种类数近1/3。鱼类组成与三峡库区鱼类基本一致,尤其是该河段的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占受三峡工程影响的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种类的59%。
这些珍稀特有鱼类含有大量特异的遗传物质,具有其他物种所不能取代的特性,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鱼类物种基础。
根据《行动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14年,实施赤水河流域综合管理,赤水河生物完整性指数保持在50以上;到2016年,使航道建设对保护区的影响降低一个等级,使内陆航运对保护区的影响降低一个等级。
不过,这一目标恐怕很难实现。眼下,贵州省正计划加快赤水河航运通道的综合治理,力争2015年实现赤水河航运1000万吨/年运输能力的目标。与此同时,赤水河也面临着采砂作业泛滥、渔业捕捞强度过大和水污染加剧等问题。
“长江中下游忙碌的航运已经对包括江豚、白鳍豚在内的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的栖息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响。”郭乔羽说。
航道建设究竟会给珍稀特有鱼类带来哪些影响?《行动规划》称,航道建设中的炸礁和疏浚水域往往是鱼类重要的产卵场和索饵场,同时炸礁作业还可能对鱼类造成直接伤害,疏浚作业也可能导致局部水质恶化,而弃渣水域则常常是鱼类的越冬场,为航道建设修筑的顺坝、丁坝会破坏局部区域的河岸带生境。因此,航道建设虽然不是长期持续,但对保护对象的威胁却是多方面的,也是严重的。
上述研究部门的监测显示,内陆航运产生的噪声,严重干扰鱼类的产卵、休憩、摄食等正常活动,这一影响在春季产卵期尤为突出。船舶排污也导致一定程度的水污染,轮船涡轮机也可能直接造成鱼类个体的死亡。
但《行动规划》也承认,未来,航道建设对河流生态的“影响还可能进一步加剧”,而这种“影响”恐怕又难以阻止。
《行动规划》分析,航道建设的驱动力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于长江黄金水道(也包括其主要支流)的巨大需求。
长江沿线地区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基地”,有大量的原材料和产品需要运输。国家实施的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求发挥长江水运沟通东、中、西部和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纽带作用。沿江各省市的经济建设规划也依托长江水运资源,先后出台了新的发展战略。
水运在外贸、集装箱、滚装汽车以及大宗散货大运能、长距离运输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且也避免了发展陆地交通对土地的占用。与陆地运输相比,水运成本明显较低,多数船舶1升燃料每公里可运送127吨货物,铁路为每公里97吨,公路为每公里0吨。《行动规划》说,这些因素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长江水运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根据《长江干线航道建设规划(2011-2015)年》,预计长江航道货运总量将从2009年的13.3亿吨增加到2015年的21亿吨。
“因此,这一影响还可能进一步加剧。”《行动规划》称,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临的制约因素,有的与其它保护区相似,有些则是其作为河道型自然保护区所面临的特殊制约因素。如果不能解决这些制约因素,就不可能开展有效保护,不可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保护区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