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今年5月份公布的《2012年北海区海洋环境公报》为渤海海域开出了“诊断书”:我国对双台子河口、锦州湾、滦河口-北戴河、渤海湾、黄河口、莱州湾等6个典型生态系统进行监测,结果显示,锦州湾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其余5个典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整体上看,渤海湾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
海水里有哪些污染物? 国家海洋局公布的《2012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2年夏季,我国海洋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我国劣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海北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江苏沿岸、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的近岸海域,以上海域渤海占了三个!渤海劣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2011年增加了8870平方公里。
《2012年8月渤海水质等级分布示意图》让人心情压抑:蓝色的渤海海域被一圈较深的土黄色“包围”,在示意图中,“土黄色”表示的是第四类水质海域或劣于第四类水质海域。海水中有哪些污染物?哪些对海洋环境破坏最大?《2012年北海区海洋环境公报》显示,渤海较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三大近岸海域,三大海域的主要污染物惊人的一致:主要超标物均为为无机氮、化学需氧量和活性磷酸盐。
天津科技大学教授孙军长期关注海洋生态,多次到渤海海域考察。“污染最严重的是近海岸,特别是距离陆地十几米、一二海里的地方,”孙军说,“有些河流入海口处,海水能见度只有半米,好的也不过两三米,海水水质让人担忧。”
污染物怎样污染海水? 据孙军介绍,多余的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是水华发生的主要诱因。“海水中本身是含有有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但由于人类活动导致海水中两者含量增加,当达到一定条件时,就会发生水华,”孙军说,“水华就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蓝藻、绿藻、硅藻等藻类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赤潮。”
孙军把有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关系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是馒头,另一个是咸菜。如果二者搭配合适,吃起来会比较可口;但如果两者比例失衡,则会产生不同的后果。除了有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水温、洋流、水体的PH值、光照强度等也会对藻类等水华生物的大爆发产生影响,在个别时候甚至是诱发因素。
资料显示,2012年,渤海共发生8次赤潮,面积约3869平方千米。赤潮发生次数较2011年有所减少,但发生面积大幅度增加。
“化学需氧量是衡量海洋污染物最重要的一项综合指标,它的数值越高,说明海水中有机物含量越高,也反映出海水受污染的程度越高,”孙军说,“这些有机物污染的来源可能是农药、化工厂、有机肥料等。如果不进行处理,许多有机污染物可在海底被底泥吸附而沉积下来,在今后若干年内对水生生物造成持久的毒害作用。”
《2012年北海区海洋环境公报》显示,2012年,渤海沿岸主要江河径流携带入海的化学需氧量、石油类、营养盐、重金属、砷等主要污染物总量约114万吨。其中,化学需氧量约109万吨,占入海污染物总量的96%。
在众多海洋污染物中,重金属和石油是避不开的两个话题。而在人们的印象中,重金属和石油所造成的污染也许更直接、更直观,也更刺激人的神经。同样是《2012年北海区海洋环境公报》的数据显示,去年排入渤海的重金属达1337吨(铜254吨、铅286吨、锌786吨、镉9.3吨,汞1.6吨),砷89吨,尽管这一数字比2011年有所减少,但仍然触目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