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城市问题的涌现,其原因在于对城市化基本问题的认识模糊、思想混乱、决策错误和制度僵化。”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周榕在9月15日召开的“清华大学新型城镇化战略研讨会”上这样说。
周榕还有一个身份,是清华大学新型城镇化发展联盟执行主任,这个联盟正是为了要对城镇化破题而成立的。
在过去的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地方大拆大建、人为造城,却忽略了人的城镇化。在周榕看来,我国经历了城镇化的自然发展模式、开发区模式和房地产模式3个阶段,出现了诸如鬼城、高房价、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需要反思,需要新城市主义。这个新城市主义的模板,应该是在人文关怀下,实现多元价值、和谐共生、差异发展、有限管控、城际合一、高效高密度的城市图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民难于城镇化、乡村难于现代化”的问题已经极度凸显。而在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看来,劳资关系、人地关系是城镇化无法回避的两个大问题。农民进城是为了提高收入,但却得不到足够的劳动保护,无法城镇化。
“另一方面,我国的土地利用效率非常低。我国的人口密度跟世界上那些低密度国家差不多。即使拿掉2/3的国土面积来计算人口密度,我国跟荷兰的人口密度是一样的,但包括荷兰在内的那些低密度国家的居民住的是别墅,我们的居民住的是什么?”党国英说,我们的公共部门占地太多了。
在民生证券研究员副院长管清友看来,城镇化的重点不是修路、架桥、盖房子,而是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