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主办的关于中国转型期城市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认为,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带来的一个问题是,现行的低价征用土地制度,已经侵害了农民的利益,也使得城市财政对土地过于依赖。各类城市不同规模开发新城,隐含了一定的泡沫。
公共服务均等化要通过户籍改革实现
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2.57%。据中国社科院预测,到2020年将新增城镇人口1.26亿。据报道,由中央14个部门联合起草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将于近期提交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讨论。
对于中国城镇化发展路径,李铁说,城市要给人提供更多的是就业机会和方便的条件,而不是想象的空中花园。现在的大量城市以城市花园模式进行建设时,城市的成本在增加,户籍制度改革目标难以实现。
李铁说,中央提出的城镇化进行转型过程,是从人口的数量扩张到质量增长的转变,从土地粗放型的扩张到集约型的转变。这意味着人口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来实现。另外要调整城市发展模式,使其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00万以上巨型城市应进行人口规模控制
在城镇化进程中,特大和超大城市规模膨胀,中小城市数量和规模下降。2010年中国287个地级以上的城市市辖区集中了全国51.2%的投资和56.3%的生产总值,却只容纳了29%的人口。
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的魏后凯表示,中国可以争取用20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农民的市民化问题,实现市民化与城镇化的同步。在这个过程中,要分类型差别化地解决农民进城的问题。在有条件的重点城市,要推进稳定就业的农民工、举家迁移的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三类群体的市民化。对于特大城市过度膨胀问题,魏后凯建议要促进大中小城市跟小城镇协调发展,对400万以上巨型城市进行人口规模的控制。
数字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的单菁菁研究员称,成本已经成为阻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门槛。据测算,目前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已经达到13万元。如果到2025年基本解决这一问题,政府财政每年需要负担的成本大约为65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