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重污染日实行单双号限行只是作为应急预案是可以的,“应急”属于临时性措施,但是如果将其变成一个长期制度,则会对汽车工业、老百姓出行造成巨大影响
治理雾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如果单单盯着机动车,未免让人觉得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目前中国很多城市的规划以及建设均存在很多问题,是造成雾霾天气的更大祸首,这些均需要得到全社会尤其是有关部门更多重视
“北京的晴天基本靠吹。”
今日(10月10日)清晨,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地区的瞬时风力已经超过5级,站在街头采访的记者时不时被吹得站立不稳,但面对“你觉得今天天气怎么样”的问题,绝大多数路过的受访者仍旧表示“天蓝”、“挺好的”。一位“武装”了口罩、帽子、墨镜等全副装备的大妈,则半带调侃地对记者说出了开头的话语。
在很多民众看来,在一片蓝天面前,就算吹吹“狂风”也是值得的。不过,如果把这个“代价”换为车辆的单双号限行,答案似乎就不会如此简单了。
据悉,正在制定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根据污染水平不同,规定了具体的应急措施,包括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重点企业停产限产、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等,同时将预警按污染程度的轻重、时间的长短、响应的级别等,从轻到重分为四级。
其中,“重污染日北京实行单双号限行”的内容,因为牵涉到突破500万的车主的利益,而最为引人关注。“单双号限行怎么操作,如何通知到每一个人?”“为治污染就应该以牺牲老百姓方便为代价吗?”“这种规定是治标不治本。”种种声音此起彼伏。
“任何治理方法都应该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但‘贡献率’到底有多大,数据是如何测算出来的,我认为现在缺乏科学依据”
在海淀区中关村东路的京客隆超市门口停车的北京市民邹洋,对于“北京重污染日单双号限行”投了赞成票。他向记者表示:“现在的车越来越多,我家小区的停车位已经只能靠抢了。我昨天回来晚了,就只能把车辆停在超市门口,交停车费。车多了,空气就越来越差,这两者之间肯定是有关系的。为了自己和孩子的健康,限行就限行吧。环保,人人有责嘛。”
“你说这话就不对了,车辆尾气排放肯定是有污染,但是主要原因吗?”站在一旁的早餐摊等待煎饼的北京市民张丽给记者和邹洋算起了账,“我觉得限行机动车是治标不治本,不要一污染就都往机动车上赖。今年‘十一’期间,路上根本不堵车,出行的车辆很少,可10月3、4、5、6日还是出现了雾霾的严重污染天气。”
关于雾霾天气与机动车尾气之间的关系,在专家之间也有不同的见解。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周珂看来,除了自然地理等因素外,灰霾的罪魁祸首就是机动车尾气、燃煤以及工业污染。
“目前就北京市而言,对后两者已有了很严格的控制。现在最重要的污染源就是机动车尾气,而尾气中的某些污染物远远比二氧化硫等危害大得多,其中就以PM2.5以及氮氧化物为显著代表。”周珂认为,治理机动车尾气不能采取像治理燃煤锅炉那样以点控制的方法,“如何减少私家车以及公务车在灰霾天气的出行是现在急需解决的命题”。
然而,交通运输部干部管理学院教授张柱庭则向记者表示,雾霾天气的确亟待治理,“但任何治理方法都应该是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但‘贡献率’到底有多大,数据是如何测算出来的,我认为现在还是缺乏科学依据”。
“比如说,国庆期间整个华北地区的雾霾天气,不能说将近大半个中国的雾霾都是机动车尾气造成的吧?”张柱庭认为,应该更加实事求是地作出调查研究,“不能仅仅根据北京城区某一个或者几个观测点的数据对于大气等数值进行测算”。
此外,张柱庭向记者着重强调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中的“应急”之意。
“若重污染日实行单双号限行只是作为应急预案是可以的,‘应急’属于临时性措施,临时性的时间应该是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的跨度,比如说奥运会期间实行的单双号限行。但是,如果将其变成一个长期制度,是存在问题的。”张柱庭说,如果将“重污染日单双号限行”指定为长期制度,将会对汽车工业、老百姓出行造成巨大影响。
“此类政策制度的出台,不能交给一个部门或者地方政府决定。而是应通过民主制度也就是人民代表大会来决定,更要重视重大决策的民主化以及法制化。”张柱庭向记者表示说。
在采访中,不少民众向记者表示,治理雾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如果单单盯着机动车,未免让人觉得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感觉管理部门治污能力有限。
在记者的街头调查中,超过30位的受访者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在“是否同意重污染日单双号限行”的选项下,选择了“不同意,不能以牺牲老百姓出行方便为代价”
针对“重污染日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有交通专家担心不易操作,因为一定要提前数天甚至一周对公众进行限行告知,而以目前的气象监测预报水平,是否能在提前数天的情况下,准确判断实行单双号限行当天的气象状况?
在记者的街头采访中,相似的问题也被诸多民众所关注。
“就拿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来说吧,10月2日还晴空万里呢,到了3日就成灰蒙蒙的雾霾天了。这样的污染情况,怎么提前告知?”也在海淀区中关村东路的京客隆超市前停车的北京市民郭凯对记者说,“再说了,今天刮大风天蓝了,这个气象部门能准确预告吗?前两天那么严重的雾霾今天就没有了,就不用单双号限行了。想想就觉得复杂。”
“反过来说,如果已经预告了重污染日,结果却是晴空万里,影响了市民的正常出行,是不是也会让管理部门陷入被动甚至遭到民众质疑呢?”郭凯把这样的问题抛了出来。
“治理雾霾,若只是出台这种没有什么操作性的规定,民众会认为是在拍脑袋决策,为了规定而出台规定。”张丽对记者说,“我们希望主管部门尽可能多地公布更详尽的数据,比如说在雾霾天气,少开车带来的好处有哪些,而不是简单的以这样一种方式来限制大家出行。”
张柱庭也向记者表示,通过“重污染日实行单双号限行”的措施以缓解北京雾霾天气,很可能陷入“看上去很美”的怪圈中。“我认为,在北京中央城区的单双号限行是好操作的,难就难在如何界定重度污染天气”。
对此,北京市气象台台长乔林表示,重污染天的预警气象会和环保部门共同讨论来确定。将来要提高预警能力,尽量减少不准确的预报和预警信息。另外,预报毕竟不会百分之百准确,将来会滚动地制作发布,提供及时的预报和预警信息,应急预案也会做出相应的更新调整。
此外,在记者的街头调查中,超过30位的受访者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在“是否同意重污染日单双号限行”的选项下,选择了“不同意,不能以牺牲老百姓出行方便为代价”。
对此,张柱庭认为应“两害相比取其轻”。“民众出行的相关利益与环境污染之间,孰重孰轻需要权衡,两方面均要兼顾。民众出行是生活必须,空气呼吸也是必须,所以说单双号限行实行起来是困难的,这样的权衡很难。”张柱庭说,“如果限行制度一旦实施,这种临时性出行方式的变化,就需要管理部门出台更多规章来配合,比如公交替代方案等。”
“应该说,治理雾霾天气是个系统性工程,除了机动车尾气之外,目前中国很多城市的规划以及建设均存在很多问题,是造成雾霾天气的更大祸首,这些均需要得到全社会尤其是有关部门更多重视。”张柱庭说,“所以说,在我看来,限行政策能否真正实施,目前还是个问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