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请选择: 国标首页 | 标准动态 | 标准公告 | 标准&商品 | WTO/TBT | 质量认证 | 标准论坛 | BBS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ChinaGB标准频道 >> 标准·生活 >> 低碳·标准 >> 时政动态 >> 正文
环境税改革不应错过窗口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击数:482    更新时间:2013/10/18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盛传已久的上网电价下调终于尘埃落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0月15日证实,近期已经对电价水平进行适当调整,除云南省和四川省未作调整外,29个省(区市)均下调了上网电价,平均降幅为1.4分/度。如果依照2013年的数据走势预测,本次下调电价将使火电行业2014年收入降低5%左右,净利润降幅约18%。

  此消息不仅令今年以来资源能源价格连续走低的问题进一步凸显,更为环境税改革,特别是独立型环境税的推出,提供了难得的窗口期。众所周知,中国的环境税研讨已经持续多年,也有各界人士对环境保护政策当中的环境税缺失抱有遗憾。因为基础理论和各国实践都表明,一个国家拥有相对合理的环境税,或者具有环境保护特征的税种才有可能有效遏制污染,保证可持续发展。

  一直以来,中国的宏观税负相对偏高,资源能源价格长期高位运行都是妨碍环境税设立的主要外部原因。近一段时间的结构性减税政策,以及以电价下调为代表的资源能源商品价格走低,都为环境税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推出时机。

  为什么环境税如此重要?

  首先,环境税是工业化国家遏制环境恶化的主要制度设计,具有较强的公共福利特征。在北京,刚刚过去的9月,空气达标天数只有6天,多日PM2.5指数处于“爆表”状态。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从一般的工业污染行为变为了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境税是一个值得依赖的制度设计。

  环境税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征收收入用于污染治理,其二是增加污染成本,限制排放。经济学称之为“双重红利”。虽然这一制度可能涉及严格执法、如何执法等现实问题,但都可以归入技术环节的事项。可以说,有没有此项制度设计反映出一个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公众公共福利的关注程度。

  其次,我国的环境税既面临已有政策的阻碍,也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国之所以还没有环境税,很大程度是由于我们还存在排污费制度。客观来讲,排污费制度为我国环境保护提供了资金支持,也基本符合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但是,目前的排污费仅局限于四个具体方面(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已不适应我国工业化走向深入和经济转型的需要。如何选择一种即容易推行,又不易全面推升社会经济负担的做法,成为必须思考的问题。设立环境税,用税收替代收费,成为必然选择。

  此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环境税的影响不可忽视。遏制污染物排放、鼓励清洁能源使用的税种,往往需要一个经济形势相对稳定,资源能源价格稳定甚至走低的时期,作为切入执行的窗口。

  最后,中国的环境税应该遵循保护环境、遏制污染为先,尽可能不增加公众负担的原则。一直以来,公众对环境税增加税负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资源能源价格是一般商品的上游成本,税负增加导致的价格上升会比较容易转嫁给下游消费者。因此,环境税税率一定不能太高。但另一个困境也不容回避。环境税过低,容易导致企业不注意能源资源的节约,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难以转变。

  一个比较好的、也是现在正在摸索的制度,就是把环境保护当做一个系统工程。就此次电价下调而言,今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曾发布《关于调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与环保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将燃煤发电企业脱硝电价补偿标准由0.8分/度提高至1分/度,对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的燃煤发电企业除尘成本电价补偿标准定为0.2分/度。这些配套政策,有助于环境保护政策整体效果的发挥。这样做就不会把遏制污染和治理污染的所有责任完全集中在环境税上。

文章录入:user5    责任编辑:user5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介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专题栏目
    · 闪联标准晋级国际标准  · 高清标准战升级
    · 中外标准对垒刀片服务器  ·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 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  · 数字电视
    · 中国的3G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