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请选择: 国标首页 | 标准动态 | 标准公告 | 标准&商品 | WTO/TBT | 质量认证 | 标准论坛 | BBS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ChinaGB标准频道 >> 标准·生活 >> 低碳·标准 >> 时政动态 >> 正文
IEA公布《东南亚能源展望》 煤炭需求2035年或增3倍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能源报    点击数:519    更新时间:2013/10/28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东南亚能源展望》报告称,未来20年东南亚地区的能源消费将翻番,煤炭将取代天然气成为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到2035年,煤炭需求将增长3倍。

  报告称,10个东盟成员国的能源需求增长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还多,到2035年,煤炭发电比例将从2011年的31%增至49%。与此同时,天然气发电比例将从44%下降至28%。

  IEA总干事范德胡芬表示:“作为传统化石燃料,煤炭将成为东盟国家第一的选择。不论从可获得性还是可购性来看,煤炭在东南亚地区都更具优势。只要煤炭和天然气之间的价格差距存在,东南亚地区的电力供应主力就将是煤炭。”

  除了价格,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煤供应商,印尼产量的增长也是IEA考虑的因素之一。报告称,印尼煤炭产量到2035年将会翻倍。煤炭发电的碳排放量是天然气发电的两倍,但由于其经济性,仍是许多国家的首选。马来西亚供电所用煤炭中,68%来自印尼,17%来自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由于地理位置靠近,不少东南亚国家的煤炭供应都主要依赖印尼。

  近年来,印尼煤炭产量持续增长。印尼能源和矿产资源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国去年煤炭产量为2.9亿吨。预计今年将达2.97亿吨,到2025年将增至4.5亿吨。据称,此举是为了应对国内外燃煤发电增长的需要。

  印尼去年国内煤炭消费量为7500万吨,今年预计为8000万吨。印尼国家电力公司(PLN)已经确定,根据国内电力消费提速的现状,今后7年将新增燃煤发电能力4000万千瓦,到2025年,国内煤炭消费量将达到1.3亿吨。

  随着以亚洲地区为中心的燃煤发电需求增加,印尼煤炭出口量也在大幅增长。2012年的煤炭出口量为2.15亿吨,今年1月至5月的煤炭出口量达1.637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1%。日本进口的煤炭7成来自澳大利亚,2成来自印度尼西亚。

  IEA报告指出,在东南亚地区,火电成本要比天然气发电低30%。IEA采用的煤炭价格为每吨80美元,天然气价格则为每百万英热单位10美元。“煤炭价格持续低迷,亚洲天然气价格则居高不下。二者的成本差距较大,煤炭发电的经济优势十分明显。”不过IEA也指出,天然气将是未来该地区第二大电力供应来源。

  8月初,亚洲煤炭基准价格下降至每吨76.1美元,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市场供应过剩十分严重。9月27日,亚洲煤炭价格小幅上涨,至每吨78.3美元,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美国银行数据显示,由于消费量增长和供应下降,美天然气价格今年将达到4美元。尽管今年2月亚洲LNG价格曾一度高达19.4美元,但LNG需求仍居高不下。IEA称,东南亚地区能源需求到2035年将达到10亿吨石油当量,占全球能源增长10%。其中,天然气需求将增长77%,从目前的1410亿立方英尺至2500亿立方英尺,高价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东南亚地区的LNG需求增速;煤炭需求将增长3倍,以4.8%的年均速率增长。

  报告还指出,到2035年,东南亚地区的石油需求将从目前的每日440万桶增长至每日680万桶,净石油进口将超过每日500万桶,仅次于中国、印度及欧盟。东南亚石油增长将抵消美国进口下降对市场产生的影响。由于页岩油产量大增,美国石油进口量持续减少。IEA预测称,美国石油消费量到2014年将维持在每日1870万桶,比2005年峰值的2080万桶下降明显。

文章录入:user5    责任编辑:user5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介绍
    相关文章
    IEA公布《东南亚能源展望》 煤炭需求
    专题栏目
    · 闪联标准晋级国际标准  · 高清标准战升级
    · 中外标准对垒刀片服务器  ·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 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  · 数字电视
    · 中国的3G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