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请选择: 国标首页 | 标准动态 | 标准公告 | 标准&商品 | WTO/TBT | 质量认证 | 标准论坛 | BBS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ChinaGB标准频道 >> 标准·生活 >> 低碳·标准 >> 时政动态 >> 正文
最新研究显示:不毛之地可能到2100年基本消失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低碳网    点击数:540    更新时间:2013/10/31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未来50年到100年,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中国大地会变成什么样子?10月29日,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发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未来100年,我国各种生境类型的气温将持续上升,不毛之地有可能到2100年基本消失。

  气候变化会“改造地球”

  10月29日,TNC在北京发布《气候变化对中国32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优先区的影响与适应》成果。该研成果表明,气候变化对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已不容忽视。

  2010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确立了我国的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其中陆地优先区32个,海洋优先区3个)。这些优先区都具有生物多样性富集和保护代价相对较低的特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据TNC中国副首席代表、气候变化项目总负责人马剑介绍,TNC于2009年启动了《气候变化对中国32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影响与适应》项目。这一研究是基于TNC“蓝图项目”确定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分析气候变化在未来50年到100年对这些区域的影响,并制订了相应的保护策略。

  研究发现,根据模型预估,在未来50年,所有主要生境类型的年平均气温均有3°C左右的上升。而未来100年的气候变化做出的预估和分析表明,我国各种生境类型的气温还将持续上升。在升幅度都在5°C左右的中等排放情景下,所有生境类型的年平均气温将继续在2050年的基础上升高2°C左右,年降水也会呈不同程度的增长,增幅在31.68毫米到104.63毫米之间。

  目前,我国共有20种生物群区。研究发现,到2050年,将新增一个热带半常绿林区,到2100年,将新增热带半常绿林、热带落叶林、热带旱生灌丛3个生物群区,不毛之地有可能到2100年基本消失。

  “此外,面积扩大的生物群区有12个。”马剑介绍,主要是亚热带混交林和亚热带常绿林,后者的面积增加为原来的10倍。面积减少的生物群区有7个,其中减少最多的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TNC保护与气候变化项目专家陈艾表示,未来50年到100年,随着面积的变化,我国的20个生物群区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迁移。其中,有18个生物群区向高海拔迁移,只有落叶泰加林/山地林和温带阔叶稀树草原的平均分布海拔有所下降。温带硬叶林地和沙漠两个类型的平均海拔也有所下降。

  研究成果还显示,最值得关注的区域是横断山南段区、岷山-横断山北段区。这两个区域不仅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而且在未来50年和100年中的暴露度和植被变化都是最剧烈的,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也最为脆弱的区域。这两个区域因为分布着丰富的濒危珍稀特有物种,地形复杂,生态系统相对脆弱,对气候变化又非常敏感,是最脆弱、需要优先进行气候变化适应保护的区域。

  与此相对应的是三江平原区、塔里木河流域区、桂西黔南石灰岩地区、大别山区、洞庭湖区和鄱阳湖区,它们在气候变化下受影响最小。“主要是这些地区自古以来人类活动影响频繁,自然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陈艾说。

  保护生态系统以应对变化

  科学研究发现,气候变化问题与人类影响叠加在一起使物种灭绝风险大大增加:如果地球气温在未来100年中升高2-3摄氏度,地球上约40万种高等植物和10万种尚未被发现和记载的植物将有一半面临灭绝。

  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2004年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全球变暖将导致世界上四分之一的陆地动植物在未来50年内灭绝。也就是说,100多万个物种将在半个世纪后从地球上消失。

  过去50多年,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议题。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威胁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当务之急。

  然而,气候变化在科学上仍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为制定有效的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带来很大难度。

  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手段是全国的2669个保护区,其总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15%以上。但近30年来,气候变化已经明显影响到了保护区内的物种分布范围和丰度变化,甚至导致一些物种绝灭。

  “怎样更好地发挥自然保护区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这对于林业部门还是其它部门而言,都是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国家林业局保护司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李忠表示,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对于自然保护区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目前国内的系统保护规划主要是静态的,没有考虑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

  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气候适应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目前这一方法已经为《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的许多缔约方接受,也被《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和众多政府、非政府保护组织推荐为首选方案。由此保证气候变化情景下,生态系统仍能得到有效保护,并长期持续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保障。

  记者从TNC了解到,《四川省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与行动计划》已经采纳了TNC报告的方法和数据,据此重新规划了各优先保护类别的分布面积,比传统方法识别的保护范围多了3.9万平方公里,使其占到四川省总面积的35%。

  该规划增加了大巴山、凉山和岷山等关键廊道区域。这样,在未来100年内,四川省受到气候变化较大影响的邛崃-岷山针叶林、藏东南灌木林和草甸两个生态区都将得到很好的保护。

文章录入:user5    责任编辑:user5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介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专题栏目
    · 闪联标准晋级国际标准  · 高清标准战升级
    · 中外标准对垒刀片服务器  ·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 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  · 数字电视
    · 中国的3G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