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海洋局网站消息,11月18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海洋局等9部门联合编制完成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在华沙气候大会上正式对外发布。《战略》要求合理规划涉海开发活动、加强沿海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及海洋灾害监测预警。
11月18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海洋局等9部门历时两年多联合编制完成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在华沙气候大会上正式对外发布。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规划,对于提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能力有重大意义。《战略》对海洋领域已开展的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工作予以肯定,并确定了海洋领域适应气候变化重点任务。
《战略》充分评估了气候变化当前和未来对中国的影响,明确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适应目标、重点任务、区域格局和保障措施,为统筹协调开展适应工作提供指导。
《战略》确定的海洋领域适应气候变化重点任务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合理规划涉海开发活动。建设覆盖海岸带地区及海岛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系统,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新编或修编各类涉海规划时,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引导各类沿海开发活动有序开展。
二是加强沿海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选划建设海洋保护区,实施典型海岛、海岸带及近海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保护现有海岸森林,加强海岸绿化和海岛植被修复,加大沿海防护林营造力度。
三是加强海洋灾害监测预警。依托现有海洋环境保障项目,完善覆盖全国海岸带和相关海域的海平面变化和海洋灾害监测系统,重点加强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咸潮、海岸带侵蚀等海洋灾害的立体化监测和预报预警能力,强化应急响应服务能力。
根据《战略》,中国将以海南为试点,针对海南海岸带侵蚀、海洋灾害频发、海岸生态系统脆弱等问题,开展相关生态修复与海洋灾害应急适应示范工程。其中包括以海洋生态修复、灾害防御工程建设和沿岸土地治理为重点,推广海岸带和岛屿适应气候变化的经验;组织海岸带脆弱性评估,开展海岛生态修复,保护和修复海口东寨港等红树林、三亚蜈支洲等珊瑚礁、陵水黎安港等海草床生态系统。
开展防御风暴潮设施系统建设,完善海洋灾害观测系统;健全海岛防风、防浪、防潮工程,加强避风港、渔港、锚地、防波堤、海堤、护岸等设施建设;开展城区防潮防洪排涝,建设一批对海岛地区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关键性的防灾减灾工程;加强沿岸土地治理和海岸带土地侵蚀与盐渍化整治,阻挡海水入侵,防治海岸带土壤质量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