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热电企业表示,热价多年未动,成本严重倒挂,企业连年巨额亏损,个别企业甚至存在资金链断裂风险,而近期煤价的再度上涨无疑将进一步加大企业的经营和资金压力。
“煤价跌了这么多,为什么采暖费不降?”随着北方供暖期来临,煤价大跌采暖费却雷打不动引起社会热议,有些矛头则直指城市热电厂。
“从2004年以来热价一直大幅低于供热成本,近两年随着煤价下跌,供热成本略有下降,但还是高于热价,公司供热越多,亏损越大,从2004年至今年10月趸售供热业务已累计亏损44亿元。”内蒙古某发电公司相关负责人对于外界质疑觉得很是冤屈。
这种情况在北方地区的热电联产企业已是常事。28日,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称“中电联”)举行的做好冬季稳定供热保障民生的会议上,众多热电企业回应表示,热价多年未动,成本严重倒挂,企业连年巨额亏损,个别企业甚至存在资金链断裂风险,而近期煤价的再度上涨无疑将进一步加大企业的经营和资金压力。为此,中电联建议按照近期、远期目标,逐步深化以市场为导向的热价改革,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热价形成机制。
近年来,城市热电联产(即承担供热和发电的热电厂)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电联统计数据显示,在城市集中供热的总面积中,有1/3是由热电厂供热,预计“十二五”期间,北方采暖地区大型城市建筑物采暖集中供热普及率平均达到65%,其中,热电联产在集中供热中的比例将达到50%。
从去年5月份以来,国内煤价持续下跌,幅度超过100元/吨。而在燃煤供暖中,煤炭原料的成本大概占到50%至60%。但是,热电企业并没有像火电企业那样脱离亏损的境地。
据了解,居民集中供热价格目前实行政府定价管理,其中不仅是终端居民采暖费由政府定价,上游热电厂的供热价亦是政府定价。“北方15个供热省份虽然热价不一样,但一直都是多年前的价格,供热价格和成本严重倒挂,有些地方供热价格执行还不到位。”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说,山西规定的热价是27.5元/吉焦,但一些地市却是按照20元/吉焦来结算。
上述内蒙古某发电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下属的某城市热电厂趸售热价为16.2元/吉焦(含税),这一热价自2008年至今一直未动。而供热成本在2011年为37.5元/吉焦,2012年为35.4元/吉焦,2013年预计为33元/吉焦。其中,单位供热燃料成本分别为19.35元/吉焦、17.73元/吉焦和15.53元/吉焦,在煤价下降的同时,其他成本如水费、材料、人工等却在不断上涨。比如水价,2009年底由2.6元/吨上调至3.5元/吨,综合测算,供热成本仍高于趸售热价。
华电集团在天津、石家庄等地也遭受了同样的状况。“我们在天津曾经有家热电厂,但因亏损太严重只好出售了。”华电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天津核定的热价是每吉焦28元,远低于40元的成本价,热电厂全都亏损。而石家庄则是供一平米,亏损近6元,企业在2009年至2012年亏损10个亿,今年1至10月亏损接近1.5亿。
而“煤改气”大潮的到来,让热电厂成本的压力更加突出。“天然气的价格相比煤炭要贵得多,但政府在这块儿的价格还是按燃煤标准执行,而且气源、供气质量以及安全可靠性上都难以保证。”某发电集团华北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燃煤机组通过治理和改造能够达到燃气机组排放标准,全部关停代价太大,也没有必要。
王志轩指出,从全社会来看,在天然气一定量的前提下,用于替代散烧的煤炭比替代燃煤供热具有更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热电联产的燃煤供热改为燃气供热,按年发电量42亿度计算,每年需增加社会成本11亿元,将会直接导致供热价格进一步的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中电联建议,在市场煤、涨价水和计划热的条件下,国家以及各地市应该分别根据各区域的政策进行价格指导,定期根据电煤的价格、水价、材料以及人工成本来分别核算供热成本,在保障民生和保本微利的前提下,进行分区域分时段实时价格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