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垃圾围城”,焚烧优于填埋,但因担心焚烧会产生二恶英致癌物质,不少居民均反对将焚烧厂建立在自家门口,导致选址一变再变。让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回收,从源头上减少垃圾量,是国际通行的经验,然而广州试点1年多,社区合格率约为30%,群众热情严重不足。
日前,酝酿多时的垃圾定量收费开始在广州六个小区试行,这项旨在倒逼垃圾分类的政策能否有效助解“垃圾围城”,效果还有待观察。
垃圾收费随袋征收 费用或节省近半
在试点小区,垃圾被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其中,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需要计量收费,其计量方式分按袋和按桶两种,费用则随袋或随桶征收。
据广州市城管委副主任鲍伦军介绍,垃圾专用袋和垃圾专用桶均分为大、中、小三个规格。其中,厨余垃圾袋分7升、5升、3升,单价费用分别为0.2元、0.15元、0.1元;其他垃圾袋分12升、7升、5升,单价费用分别为0.5元、0.3元、0.2元;垃圾桶分35公斤、70公斤、100公斤,单价费用分别为6元、12元、13.5元。
“按袋计量是针对没有物业管理的居民社区,而按桶计量则针对机关团体单位和有物业管理的居民社区。”鲍伦军说,“在按袋计量社区,居民需要到指定地点购买专用垃圾袋投放垃圾。”
作为定时定点投放试点小区,广东省民政厅宿舍大院共240户共计720人,每户可免费领取30只厨余垃圾专用袋和30只其他垃圾专用袋,容量均为5升。其所在北京路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垃圾专用袋采用“实名制”,全部贴有代表大院内住房编号的编码。
“5升容量的我都感觉有点大,一旦实行计量收费后,我购买的垃圾专用袋不会超过8元,这比之前的每月15元垃圾收运费和清洁费节省了一半。”试点小区居民欧阳姨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试点期间,每个小区将按照每200户一名监督员的标准设置监督员,专职负责监督。对违反投放者,监督员主要以教育劝导为主,暂不开罚。
垃圾分类步履维艰 合格社区仅30%
广州市城管委主任危伟汉表示,无论是随袋征收,还是按桶收费,其本质都是按居民实际垃圾排放量征收,“垃圾收费并不是政策的初衷,初衷是通过收费来倒逼居民对垃圾分类。”
垃圾回收可分为分类投放和分类运输两大环节,缺一不可。然而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桂芳在今年11月份暗查中发现,由于部分环卫作业不规范,仍然存在“混收混运”现象,不少小区分类运输效果不足三成,严重影响垃圾分类效果。
与此同时,居民分类投放的积极性并不高。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小区门口摆放的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桶内的垃圾往往是干湿不分。以汇港豪庭楼盘小区为例,该小区门口摆放的四个分类垃圾桶便是空空如也,桶壁、地面很新很干净。
广州越秀区六榕街新隆东社区实行的是“定时定点”垃圾投放模式,尽管试点已有1年多,但仍有不少居民提着垃圾袋“一股脑”扔进垃圾桶,最终还得依靠环卫工进行二次分拣。“这主要归因于居民习惯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越秀区城管局垃圾分类办主任刘小龙认为。
在城中村和外来人口聚集的社区,垃圾分类参与度令人担忧。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告诉记者,他们都没听过垃圾需要分类,大家都是“约定俗成”集中扔到一个角落等环卫工来清理。
破解“垃圾围城” 慎防“收费式”管理
数据显示,广州中心城区每天垃圾产生量1万吨,其中3千吨靠焚烧,7千吨靠填埋。预计到2015年,广州垃圾填埋场就会被填满,每天7千吨的垃圾将面临无地可去的困境。
在城市化进程中,国际大城市也曾遭遇“垃圾围城”,焚烧成为化解此道的一把利器。然而不少居民因担心焚烧垃圾会产生二恶英等致癌物质,强烈反对将这个“环境厌恶型”设施建在自家门口。
“建焚烧厂,谁都不愿意建在自己附近,为了垃圾减量而分类回收,群众热情又不够。”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等观察人士表示,政府部门怎么办才好,广州毅然推行垃圾计量收费自在情理之中,但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他说:“如果垃圾分类做不好,计量收费也难以走得长远。”
与国际先进经验相比,国内垃圾分类计费长效机制建立尚需时日。在日前举行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广州论坛上,来自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卡特里娜·萨瓦尔说,按欧洲相关政策,政府和私营企业共同推进生态修复,已形成了关于修复、垃圾回收处理等一个系统性的工业生态链。而这正是中国当前垃圾处理所缺乏的。
一些专家指出,我国当前垃圾处理流程普遍缺乏控制,垃圾回收利用时也缺乏价格补贴政策,少数垃圾回收利用企业举步维艰,企业参与动力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有更多配套措施出台,只有对生活垃圾先行分类,再据此建立计量收费体系,并构建垃圾处理的系统工程,才能以环保、经济的方法破解“垃圾围城”困局。
“需要提醒相关部门的是,垃圾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垃圾计量收费只是其中一环,政府部门尤须警惕‘懒政行为’,以收费代替管理。”周永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