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产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已居世界前列,然而“中国资质”还未得到认可,在全球市场上缺乏相应的话语权。长期以来,中国出口的风电产品主要委托欧洲的机构进行检测和认证,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面临诸多壁垒。
如今,中国电科院具备了派发“国际通行证”的资质,出口的风电设备可以在国内进行检测认证,企业的检测成本大大节省。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副司长修炳林表示,中国电科院加入MEASNET组织将有力推动我国风电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谋求行业话语权 风电呼吁“中国资质”
近日来,全国多地PM2.5爆表使“雾霾围城”再一次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今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了各国的青睐。随着风电产业的迅猛发展,风电已经成为我国继火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
中国的风电产业起步于80年代中期,那时的风电项目规模小、单机容量小。90年代开始逐渐扩大了建设规模。由于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2006年之后中国的风电产业驶入了快车道,风电装机总量连续几年翻倍增长,从2007年的585万千瓦增加到2011年的6236万千瓦,中国一跃成为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排名第一的国家。然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风电行业出现了盲目扩张、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风电行业进入“寒冬期”,风电市场整体萎缩,低价竞争持续。中投顾问研究员任浩宁通过样本预测,2012年的综合产能闲置率(指产能过剩即生产线过剩、产品过剩、风电项目过剩)能达到50%~55%。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数据,2012年中国(不含港澳台)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296万千瓦(12.96GW),同比下降36%,市场需求已经连续两年呈下降态势。
在此背景下,“走出去”成了企业消化产能的重要途径。自2011年以来,我国风电企业纷纷加快开辟国际市场,加大海外投资力度。《2013年1-6月份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国内有5家企业向国外出口风电机组,已发运台数为139台,容量达274MW,同比增长37%。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预计,与2012年全年出口225台(容量为430.45MW)相比,2013年我国风电机组出口总量有望超过同期水平。
事实上海外风电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由于维斯塔斯等欧洲风电巨头已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中国风电企业想“分一杯羹”并不容易。
尽管中国风电产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居世界前列,但“中国资质”尚未得到认可,在全球市场上缺乏相应的话语权。长期以来,中国出口的风电产品主要委托欧洲的机构进行检测和认证,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面临诸多困难。
“找国外的检测机构检测产品非常麻烦,沟通不畅、流程长,我们把风机送出去或请国外机构人员过来检测,都需要支出很高的成本,尤其是时间成本让公司非常被动,国外认证通常需要1年多到2年。”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战略与公共关系总监侯玉菡告诉记者。
打破认证壁垒 中国开出“国际通行证”
中国电科院是国内最早具备国际互认可资质的风电检测机构,具有实验室认可(CNAS)与计量认证资质(CMA),检测能力覆盖风电机组型式认证检测、并网特性检测的全部项目。如今,中国电科院具备了派发“国际通行证”的资质,出口的风电设备可以在国内进行检测认证,企业的检测成本大大节省。 2013年11月27日,中国电科院成为国际风电测试机构MEASNET正式成员单位,获得国际风电检测领域最高级别的MEASNET资质。中国电科院新能源所副所长秦世耀介绍:“MEASNET是国际上权威的风电测试机构,形象一点说是‘富人俱乐部’,德国、丹麦、西班牙、荷兰和美国等国家实验室都是会员,目前正式会员一共有12家,我们是除了西欧风电发达国家和美国以外唯一一家风电检测机构。”
中德政府合作项目“风电研究与培训”项目主任杜博斯,参与了25个发展中国家40多个国际合作项目。他认为,MEASNET对中国电科院检测能力做出了积极的评价,证明中国电科院可以出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报告,这些报告和国际上其它著名风电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具有同等的效力。获得MEASNET资质,将为推动中国风电装备制造行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中国电科院的检测报告已经被国际通行的标准所认可,我们的产品带着他们的检测报告出口,会大大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支持。”侯玉菡对记者表示,在检测的过程中电科院还可以给企业提供指导,使企业提交的文件更清晰,达标速度更快,从而节省1/3以上的时间。
秦世耀表示,MEASNET在IEC标准制定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话语权,MEASNET制定的标准均在IEC TC88(风力发电机技术标准委员会)风电机组测试标准时被直接采用,可以说,MEASNET的标准制修订代表了国际风电技术发展的方向。目前,中国电科院正在牵头制定IEC TC8 SC8A“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国际标准,保证我国风电技术在国外有一定话语权,提高我国风电的竞争力。
“标准是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是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通过牵头和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可以引领国际风电产业,推动国内风电行业提高技术能力,提升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电科院在国际标准方面也取得突出的成绩,IEC TC8 SC8A‘大容量可再生能源接入电力系统技术分委员会’的秘书处就挂靠在中国电科院。”秦世耀说。
华锐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师胡渭说:“MEASNET这个资质很重要,中国电科院走出这一步也非常重要。中国电科院与国际接轨很早,对我们支持力度也最大。通过与国际接轨,他们消化掌握了国际标准,指导我们进行检测,这样能够加速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产业链形成合力 力挺风电“走出去”
“我国风电机组制造业起步较晚,风电的爆发式增长促使国内涌现了七八十家风机制造商,近年来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由于低价竞争,产品质量下降造成后期运维中出现很多问题。”杜博斯说。
2006年,我国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国家电网公司认识到大规模发展风电即将面临的检测手段缺乏、检测体系缺失等问题,谋划建设了国家风电试验基地——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实验)中心,由中国电科院负责运维。2010年,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实验)中心正式得到国家能源局批复,国家风电试验基地作为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风电试验基地位于河北省张北县,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试验能力最强的风电试验基地。
中国电科院新能源所测试工程师李少林向记者介绍,张北试验基地提供了国际最先进的风电研发试验平台。以低电压穿越测试为例,测试系统的效率为目前世界同类设备的十倍以上,全国风电设备的低电压穿越检测约五分之三在这里完成。
截止2013年8月,中国电科院风电检测累计开展项目339个,测试过的机型覆盖国内所有量产超过50台的型号,并多次前往在丹麦、西班牙、印度等国家为国外制造商开展风电机组检测。张北风电试验基地不仅提供试验检测服务,同时还为行业提供了公共研发平台和培训平台,已成为我国新能源科技成果展示的窗口。
秦世耀表示,风电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想要在国际的舞台上获得更大的话语权,需要开发商、制造商以及中国电科院等第三方机构形成“合力”,共同拓展国际市场。
“德国的经验对我们很有启发,我国风电发展初期,德国等风电发达国家通过技术援助等方式支持我国建立风电研发、试验等能力,同时也逐渐进行了市场渗透。现在我们国家的风电规模已经达到世界第一,国内企业同样需要“走出去”,如果能够借助政府国际合作的平台,全产业链通力协作,共同“出海”,将会大大提升我国风电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电科院可以帮助包括制造商、开发商、电网企业和像电科院这样的咨询机构等风电各个环节的企业形成“合力”----不论是帮助企业把设备出口,还是帮助国内企业投资建设风场。”秦世耀说。
“国际社会看我们,首先是看国家的实力,看的是中国整体风电行业的水平,从而可知在这个水平下出来的企业会具备怎样的能力。一旦处于边缘状态,就拿不到核心信息,找不到精准的方向,会走的慢、会走偏。中国电科院加入MEASNET,将推动中国整个风电行业获得世界的认可和话语权,这是最大的意义。”侯玉菡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