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来,地方核准风电,出现了哪些新的问题?中国能源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风电爆发式增长的情况并未出现。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弃风问题并未全面好转,开发商渐趋理性。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地方对于风电的管理,不能一“核”了事,应进一步完善细化管理。
地方审批方式不尽相同
据记者了解,风电审批权下放后,目前各省风电项目的审批方式大致分为三种:一为风电项目统一由省发改委核准,如福建、河北;二为审批权层层下放,由省里下放至市县,如内蒙、山西;三为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新政策,如广东。
风电审批权下放之后,项目如何核准,如何加强规划、监管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难题。由于目前权力下放的时间较短,各地配套细则并未完善,业内人士建议应该细化风电管理。
“一些地方可能为完成考核突击上项目,一些部门可能因为权力加大后滋生腐败,出现权力寻租等情况。”一位业内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各省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评估项目可行性,加强监管,各省风电发展必须规划有序且可持续的。”
与其他省份相比,广东省在竞争性市场化的道路上似乎走得更远。
广东省发改委一位官员告诉本报记者,广东目前正在推行竞争性配置政策。即:《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分类改革目录(暂行)》中,纳入国家和省、市相关建设规划,具有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公共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实行竞争性配置。
“风电、燃煤火电、天然气发电、水电项目都在其中,竞争性配置方式以公开招标为主。”上述官员称,“风电项目的资源有限,但争取的人很多,谁能进入?过去是政府批准的,内部操作居多,可能谁的关系好一点,就容易获得批准,现在要改为通过竞争、公开确定项目。”
部分地区发展脚步放缓
半年来,风电虽然尚未出现之前业界担心的“一放就乱”的现象,但规划发展、平衡地方利益等问题已摆在当地政府面前。地方政府如何确保对下放的审批事项接得住、连得上、管得好?其抉择考验部门管理水平与发展智慧。
据本报记者多方了解,审批权下放后,目前各省的风电发展进程不尽相同。
“‘三北’地区优质风能资源早已被划分殆尽,而送出问题又长久得不到解决,省里目前没有盲目上马新项目。”黑龙江一位风电企业负责人表示。
河北一家风电企业的负责人也告诉本报记者:“审批权下放后,省里目前并没有明显加快风电项目建设的脚步,在批项目时仍持谨慎态度。企业感觉到的好处就是流程简化、审批时间缩短了。”
本报记者注意到,与“三北”相比,福建、云南等风电利用小时数较高的南方省份通过核准的项目似乎更少。据了解,福建半年来核准的项目低于5个,而云南因为环评问题,项目核准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省里现在在风电项目的核准上显得缩手缩脚。”福建一家风电企业的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主要原因是地方利益难平衡。”
此前,有业内人士称,在发展风电方面,福建省具有较浓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在福建当地,谈及风电发展有“一南一北”的说法,南,指的是福建省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指的是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现在审批权下放后,争项目的企业不少,递条子的企业也不少,这给省发改委出了难题。”上述人士称。
“出现央地之争在预料中,权力下放后,地方具备一定优势,难免对央企造成影响。”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问题如何解决?关键还是政府要转换发展思路,提高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