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粮食酒”和“配制酒”检验标准的缺乏,让国家质量监督部门出台整治白酒行业质量的一记重拳,仿佛打在了棉花上。
四川省酿酒研究所副所长杨官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按生产成本计算,零售价在20元以下、1斤装的白酒往往是液态工艺法配制的白酒,应按规定标识“食用酒精”。
但连日来记者走访多家大型超市发现,大量配制酒并没有“食用酒精”的标识。此时,距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下发规定“不准生产标识信息不真实的白酒”,已过了40多天。
目前,市场上标着各种价位、打着粮食酒标识或自称“浓香型”或“清香型”的各类白酒满天飞,真假难辨。因缺乏检验标准,粮食酒和配制酒如何区分,已成一道世界难题。
两类酒真假难辨
位于重庆市区解放碑的重庆百货(600729,股吧)超市,出售各种香型的白酒。比如,泸州老窖(000568,股吧)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二曲酒在背标上注明“高粱、大米、小麦、玉米和水”,1斤装的白酒零售价在18元到40多元不等。
同样是低价位白酒,重庆诗仙太白酒业集团生产的“山城小调”配料表为“高粱、大米、玉米、小麦、糯米和水”,100毫升装的小酒瓶售价18元。标明为清香型白酒的红星二锅头1斤装售价从10元左右到30多元不等,配料表上除了高粱和水,没有其它内容。
在重庆家乐福和沃尔玛超市,厂家主动标出使用了食用酒精的,除泸州老窖二曲酒、2斤装的泸州老白干外,还有重庆三峡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2.45升的60度高粱酒。后者不仅在酒壶正面的原料与辅料一栏清晰注明了水、高粱、食用酒精,还标识出了食品添加剂(使用香料)。
2013年11月28日,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向各级食监部门下发了《通知》(2013)244号文。文件规定,不准将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标注为固态法白酒。使用食用酒精勾调的白酒(液态法白酒),其配料表必须标注食用酒精、水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不得标注原料为高粱、小麦等。以固态法白酒(不低于30%)、食用酒精等勾调而成的白酒(固液法白酒),其配料表则必须标注使用的液态法白酒或食用酒精等内容,不能仅标注为高粱、小麦等。
此外,《通知》还规定不准虚假标注产品执行标准和配料表等强制标示内容,不准生产无标识、标识不全或标识信息不真实的白酒。
虽有规定在前,但1月9日,该文件的起草人之一、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白酒知名专家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粮食酒或配制酒(也称酒精酒)在标识上依然真假难辨。
价格判断“不绝对”
消费者注意到,标识使用食用酒精的许多白酒,往往是低价位酒。那么,可从价位来判断粮食酒和配制酒吗?不一定。
白酒专家舒国华所在的机构对全国22个城市的主要超市调研结果显示,标识为酱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和清香型白酒的平均零售价分别为460元、68元和7.8-8元。但按照相关国家标准,以上香型的白酒均为固态法工艺酿造。
舒国华说,不同香型的白酒价格之所以相差较大,是由于其生产成本差异和生产周期、粮食转化率密切相关。酱香型白酒其粮食转化率在30%-40%之间,需要一年的生产周期;浓香型白酒粮食转化率为45%左右,需要45-90天;清香型白酒粮食转化率70%-80%,生产周期最短,10-20多天即可。
杨官荣认为,和固态法相比,液态法工艺的白酒具有酿造时间短、不需要储存等特点,因而零售价在20元以下的1斤装白酒往往采用的是食用酒精酿造。
在上述文件起草人看来,固液法白酒的零售价如是普通酒厂生产,零售价一般在100元以内,名酒厂的生产成本要高一些,所以零售价更高。
“价位的判断不是绝对的,因为白酒的生产成本还应该包括企业的工艺成本,而名优酒厂的产品价位还包括专业酿造技术水准、品牌含金量等。”杨官荣说。
食用酒精源头追溯
在《通知》相关起草人看来,白酒生产工艺先行,但检验标准滞后,检测方法滞后于产品标准,造成粮食酒和配制酒检验难,而这已是世界难题。
除了理化指标检验,该起草人称,感官检验也是鉴别真假粮食酒的检验方法,快速而高效。但目前老百姓的检验方法不够权威,而国家没有把专业人士的感官检验作为重要判断依据。
“采用食用酒精的液态法是从粮食、生态安全的角度产生的工艺,毕竟多挖一口窖池对环境的压力就大一分。中国白酒不仅风格要用传统的工艺来解决,也要有产量。”该起草人表示,低价白酒并不等于低质量和低技术含量。
白酒疾患重重,光靠生产厂家的自律就能奏效?杨官荣认为,既然检验标准缺乏,监管部门必须从食用酒精的源头追溯抓起。
他呼吁,借鉴其他化学品的管理办法,建议食监部门把食用酒精作为危险品行业加以管理,掌握食用酒精销售和采购两头的记录。例如,山东的食用酒精厂把产品销往河南,该笔出厂记录要同时传给河南省食监局。同样,对白酒生产企业的食用酒精采购记录,也必须在当地食监局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