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能源和工程领域的咨询公司IHS Herold发布报告称,2013年外国公司在美国页岩资源领域的投资额出现了2008年以来的首度下跌,投资额仅为34亿美元,这个数值不足2012年投资额的一半,甚至不及2011年外来投资额的1/10。
可以说,外来投资加速了美国页岩油气资源的开发进程,在美国页岩资源繁荣中功不可没。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数据,2008年到2012年间,外国公司在美国页岩油气资源领域的投资额超过了260亿美元,占同期该领域总投资额的20%以上。
然而,2013年美国页岩资产吸金能力大减。抑或是饱食后在消化,抑或是领悟到了什么,总之,在华尔街投行们描述的美国页岩资源盛宴面前,外来投资突然变得节制起来。
“美国有页岩资源,来投资吧!”
敲开坚硬的页岩层并非易事,也是很费钱的活。据标准普尔公布的数据,2013年,北美较大的80个能源公司在页岩油气资源开发方面的投资高达506亿美元。
钱从何来?
2012年,美国的天然气价格甚至一度不足3美元每百万英热单位。虽然2013年年底,北美天然气价格较年初反弹了26%,上升到4.23美元每百万英热单位,但仍接近历史低点。这样的价格,对那些专注页岩资源的美国本土油气公司来说,想靠出售页岩气赚钱只能是做梦了。
本世纪初,众多怀着页岩气“淘金梦”的人在奥克拉荷马和宾夕法尼亚州广袤大地上建立起自己的油气公司。然而,一哄而上的后果就是供过于求,美国天然气价格被拉低到历史低位。
那些钻探页岩资源的公司不知何时才能将自己梦中的金币兑现。租赁土地和钻探的开支远大于油气产品的销售收入,这些公司入不敷出的情况日益严重。许多天然气勘探公司和他们数以万计的投资者至今仍在亏钱。
然而,外国投资者却对美国的页岩资产很有兴趣。“美国有页岩资源,你们来投资吧!”在华尔街投行的撮合下,全球资金和资源争相购入美国页岩区块。
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法国的道达尔、英国石油、BG等大型能源公司都成了美国页岩油气资源的金主。
在成人之美的同时,投行们也狂赚佣金,能源交易被认为是投行收入飙升的重要推手之一。
中国的几大石油公司也没有缺席这场盛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集团都有所斩获。
根据《华尔街日报》公布的数据,自2008年到2013年10月间,中国公司在北美油气资产上的投资额达到442亿美元。至此,北美也超过非洲、拉丁美洲、欧洲成为中国国有石油公司投资最多的区域。
美国智库机构布鲁金斯学会认为,美国的页岩资源为中国国有油气企业创造了更多投资并购海外上游油气资产的机会。
“香饽饽”也要消化?
或是直接并购或是成立合资公司,外国投资者进入北美页岩油气界通常采取这两种方式。在这两个路径下,外资都需要支付大量现金,并承诺承担部分钻井成本。
作为回报,他们可以拥有部分页岩区块的所有权,并从开采实践中积累水平钻井和水力压裂法的经验,以期将来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除技术外,对投资者来说,北美更吸引人的是,相对健全的市场制度、法律制度和较低的政治风险。
在购入之后,2013年,外国大型油气公司对美国页岩资产的“高烧”退了。美国页岩油气资源不再是他们的香饽饽了。
整个大环境发生了变化,外国投资者在交了“学费”之后,正处在消化期。IHS Herold并购研究部董事克里斯·希恩认为,一些能源公司只是稍作休息,并在它们过去几年购买的区块上钻探,还没有做好购入更多页岩区块的准备。
希恩的观点也得到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的认同。证券和投资银行集团杰富瑞集团副总裁拉尔夫·伊兹表示:“这些已经购买了美国页岩资产的外国公司正处在消化模式,短期内,亚洲和欧洲企业不会重新热衷于购买美国的页岩资产。”
当外国投资流进腰包后,美国本土油气公司的钻机也仍在运转,股票表现也还不错。但当外国投资者不再一掷千金、出手阔绰时,勒紧腰带过日子,或许成了美深耕页岩资源公司的不二法门。
对此,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能源和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艾米·迈尔斯·贾菲表示:“美国页岩油气开发商轻松赚钱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的重点是削减开支,降低成本了。”
“管不了那么多了,继续钻吧!”
北美的天然供应严重过剩,价格甚至低到了开采越多亏得越多的境地。业内人都心知肚明,停止钻探,关掉这些页岩气井反而少亏钱。然而,此路不通。
因为,大部分情况下,油气开发商们租赁的土地在都附有“闲置将被处置”的条款,该条款要求它们必须在3年内启动钻探,并向土地所有人支付特许权费用,否则它们将失去这些土地的租赁权。
这些油气开发商往往要为这些土地支付每英亩上万美元的费用,失去这些土地的租赁权成了油气开发商不能承受之重。而拥有这些土地的租赁权就意味着,给自己增添了油气储量,更意味着,在出售资产时有更大的谈判资本。
所以,当前,北美页岩气开采的逻辑已经背离了经济学“真相”。“管不了那么多了,继续钻吧!”留给油气开发商们的选择不多了,至少保持钻探还能在出售资产时买个好价钱。美国大型天然气生产商切萨皮克能源公司就是这么做大的,其他公司也趋之若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