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上午山西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在省城隆重召开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全省550名人大代表围绕“转型跨越”、“综改建设”等内容建言献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省将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生态治理修复方面,要开展汾河、桑干河等6条重要河流及15条中小河流治理,启动引黄输水沿线水源地生态保护工程。
谈及这项工作内容,省人大代表张燕兴奋地说:“这样就会使汾河流水哗啦啦,真正做到碧水蓝天!”
汾河,发源于忻州市宁武县,作为三晋母亲河,它既是我省最大河流,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然而近年来,沿线部分县市重工业的加速发展使汾河污染日趋严重,绝大多数河段属劣五类水质,基本丧失水体功能。
张燕告诉记者,其实早在2012年,针对治理汾河生态污染,我省就启动实施了汾河流域综合治理提升工程,融资20亿提升汾河流域综合治理,并将此列为全省转型综改重大标杆项目。工程推进方案包括六大工程和一项重大举措,六大工程分别是汾河河道治理工程、汾河河道疏浚整治工程、汾河干流太原段植树造林工程、汾河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工程、工业企业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工程、入汾排污口水质监测续建工程;一项重大举措是汾河生态用水配置,每年向汾河中下游调配供水3亿立方米。
“工程的实施对汾河污染治理起到了关键作用。而本次大会上,我还想提个建议,就是建立汾河生态修复长效机制。”张燕解释到,希望政府可以根据《水土保持法》、《山西省汾河中上游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条例》、《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山西省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着重对汾河源头进行重点保护与治理,建立从资金、监管到治理的长效机制。
围绕“长效机制”,她的具体建议为:建立汾河下游返哺上游的生态补偿机制、科学完善汾河水库上游所涉及三市四县的产业扶持政策、提高地下水资源收费标准、对汾河上游县份不在核心区内符合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以及科学调整对汾河水库上游四县的考核方式。
对于下游返哺上游的生态补偿机制,张燕认为,流域补偿是由于开发和利用,由开发者向流域沿线居民和地区支付的、用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的代价和制度,是保护和恢复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关系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流域内各地区的公平发展。
而对于科学完善汾河水库上游涉及的三市四县的产业扶持政策,张燕表示,可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从生态补助资金、水资源管理费、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煤炭发展基金等按比例提取一定数量的资金,“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用于上游县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
“正如小鹏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恢复生态、治理环境、建设美丽家园,是我们共同的职责。”张燕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