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中国纤维检验局(以下简称中纤局)获悉,2013年9月以来,中纤局周密部署,全国纤检系统依据《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切实履行棉花质量监管职责,加强棉花收购加工环节监督检查,严把棉花收储质量关,已查实“转圈棉”加工企业11家,涉案棉花1万余吨,货值近两亿元,确保了棉花正常收购加工秩序,保障了国家棉花收储有序进行。
据中纤局纤维质量监督处处长熊宗伟介绍,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纺织企业用棉量减少,国家为了保护棉农的利益,采取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国家确定2013棉花年度的棉花收储价格为标准级每吨20400元,按照规定的收储质量要求实行敞开收购。为缓解纺织企业困难,国家投放了部分储备棉,标准级价格为每吨1.8万元;同时,按WTO规则约定,每年国家发放一定额度的进口棉配额,进口棉的价格每吨约为1.5万~1.6万元。收储和抛储每吨价差为2400元左右,收储棉与进口棉每吨的价差更是高达4400~5400元。个别不法棉花加工企业为赚取高额利差,竟然将国家抛储的成包皮棉或进口皮棉与籽棉掺混加工冒充新棉交储。已投放市场的国储棉和进口棉转了一个圈,又回到国家储备库,被形象地称为“转圈棉”。
据熊宗伟介绍,“转圈棉”在2012棉花年度已露出苗头。为打击“转圈棉”的不法行为,2013棉花年度新棉上市前,国家发改委组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棉花协会、中国储备棉总公司、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和中纤局,采取有效措施联合打击。中纤局在棉花加工环节加大了对加工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并设立了举报电话。由于加工企业多在夜间加工“转圈棉”,棉花主要产地的纤检执法人员经常昼夜轮流巡查,并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对企业进行夜间重点蹲守,一经发现立即查处,付出了很大的辛苦和努力。
根据有关规定,企业加工“转圈棉”行为一经查实,中纤局将取消该企业的公证检验资格;中国储备棉总公司将取消该企业的交储资格,而且该企业已经交储的棉花要从储备库全部退出;农发行将停止该企业的贷款;需要强调的是,发展改革部门还将依法取消违规企业的棉花加工资质。此外,对相关企业的处理决定将在棉花行业主流网站上进行通报。姑且不说对企业名誉的影响,就是查实后该企业将面临的种种惩处,也使其难以在棉花“圈”里立足。所以说,企业加工“转圈棉”行为查实之日,就是其倾家荡产之时。
据介绍,目前已查实的11家“转圈棉”加工企业,分别是天津、河北、山东、湖北、新疆、江西、安徽、河南8个省份的企业。熊宗伟表示,中纤局将继续保持打击“转圈棉”高压态势,进一步加大对加工企业的巡回监督检查力度,防止个别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利用节假日期间铤而走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