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请选择: 国标首页 | 标准动态 | 标准公告 | 标准&商品 | WTO/TBT | 质量认证 | 标准论坛 | BBS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ChinaGB标准频道 >> 热点新闻 >> 地方新闻 >> 正文
药企拿下三省81家医院药房 官员称披着羊皮的狼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点击数:845    更新时间:2014/2/25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康美药业“拿下”81家医院药房

  药房托管:解决“以药养医”的妙方还是毒鸩?

  农历马年刚一到来,医药流通企业(下称“药企”)就拉开了一场抢占医院药品供应市场的“圈地”大戏。

  从1月31日到2月12日,短短13天内,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00518.SH,下称“康美药业”)接连发布4份公告,宣布拿下81家医院的药房托管权,涉及广东、吉林和辽宁三省。康美药业表示,这些医院所用的所有药品统一由康美药业负责供应和集中配送,签约期限大多长达15~20年。

  康美在宣布与广东普宁9家医院签约的第一份公告中称,医院之所以将药房委托其管理,是为了实现医院“医药分业”,逐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此言一出,舆论一片哗然。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药房托管非但不是“医药分开”的改革方向,反而是变本加厉的“以药养医”。药房托管只是药房的管理者改变了而已,并没有真正地将“医药分开”。在医院和药企的利润分成合同下,双方会形成利益共同体。廖新波直言,试图将“医药分开”、解决“看病贵”问题的药房托管,实则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面对争议,2月10日,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谨慎表示:“部分地区将药房从门诊剥离这一现象对于切断医疗卫生人员和药品之间的直接利益关系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药房托管,到底是羊是狼?

  被当做失败案例的南京试验

  “药房托管和药房剥离完全就是两个概念!”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剥离是指把人、财、物各种关系彻底分割,而药房托管压根没有切断医院和药品间的利益关系。”

  “药房托管是指在药房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医院把药房交给第三方企业去经营和管理。”波士顿咨询公司医疗保健专项合伙人吴淳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换句话说,就是医院并没有把药房卖出去,而是有偿地交给药企来打理。”

  康美药业第一份公告显示,其与普宁9家医院的药房托管模式是:医院委托公司全面经营管理药房,药房的所有权不变、职工身份和职能不变、绩效考核及薪酬发放方式不变;医院提供用药目录,所用药品由公司统一供应、集中配送。

  其实,在康美药业托管81家医院药房之前,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京医药”)也曾在南京市纪委的牵头下,展开过一场轰轰烈烈的药房托管行动。2006年2月,南京100多家二级以下医疗机构都将药房全权托管给了南京医药,南京医药每年将药房营业收入的35%作为托管费用返还给医院。

  “南京当时推行药房托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遏制商业贿赂。”廖新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那场试点原本希望做到三方共赢:在保证医院基本利益的前提下,既能让托管企业获取微利,还可以挤出一些利润空间,从而减轻老百姓的经济负担。

  但是,这样一场被寄予厚望、看似可以实现“医药分家”的改革试水最终失败。

  廖新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南京当时很多医院都不希望其他公司来插足药房经营与管理,但迫于政策只能接受。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有一家医院的医生在开抗生素时,会放弃其他品种,只开0.36元/支、利润只有4分钱的青霉素,以此来迫使托管方亏损,逼其退出。

  托管费用节节攀升也是最终导致这场药房托管失败的重要因素。吴淳告诉记者,医疗机构和南京医药最初约定的托管费是药房营收的35%。由于后来参加药房托管的竞标企业越来越多,医院提出的返还比例也越来越高,有些甚至达到50%。此外,药企还曾对政府做出将药价降低5%~10%的承诺,这一切都使得药企的托管成本不断提高。

  有媒体报道称,南京医药在2007年单药房托管一项就亏损了1000多万。自2008年起,南京医药再也不愿提及那场曾轰动一时的药房托管。2009年,江苏省卫生厅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施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集中采购,正式标志南京医药药房托管失败。

  政府拉郎配,医院甩包袱,

  企业抢阵地

  康美药业和81家医院为什么愿意再度尝试?

  “当时南京在实行药房托管时,更多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没有顾及各二级以下医疗机构的意愿。而今,在实行药品零差率的大背景下,药房已经从原来的收入部门逐渐变成了医院的成本部门,医院出于‘甩包袱’的目的,也开始愿意把药房托管出去。”廖新波说。

  “原本药品收入可以占到医院总收入的40%~45%,现在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的收入明显降低,可国家又不给补贴,于是就出现了药房托管。”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总裁耿鸿武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无论是医院还是药企,现在实行药房托管的目的都是为了生存,和“医药分开”没有半点关系。

  “医院把药房托管出去的目的,就是通过返回来的钱继续维持自身正常运营。而对于药企来说,把药房的经营和管理权承接下来以后,它也可以独家垄断医院的药品供应和使用情况。”耿鸿武说。

  “‘以药养医’这个帽子扣得很大,医院不愿意承担这些压力,于是就干脆把药房托管出去。其实说到底,本质一点儿没变。只要你在药品的经营过程中逐利了,你这就是‘以药养医’。”于明德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什么叫‘医药分开’?就是把医院和药品从经济上彻底分开。让医院不能靠药品去牟利。而实行药房托管以后,医院不用自己去亲自进药、卖药,用加成和回扣逐利,而是把药房交给企业,然后跟这家企业要钱,来补贴不卖药以后少收入的钱。这说到底还是‘以药养医’!”于明德说。

  集团总部位于广东、以生产中药饮片为主的康美药业,为什么能够拿下纵跨南北三省的81家医院药房托管权?有了南京医药的前车之鉴,康美药业与医院会有哪些新的合作模式?药房收入如何分成?

  记者数次致电康美药业联系采访,但截至发稿,却一直没有得到正面回复。

  不过,长期从事药品生产和流通管理工作的于明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据他了解,药企对药房托管的积极性并不是太高。

  “企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生存。既然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要进行药房托管,企业为了不丢失阵地,就必须去争夺托管权。至于会不会亏损、亏损什么时候能补回来,那些都顾不上考虑。因为一旦没有托管上,企业在这个医院的生命就等于终止了。”于明德说。

  “一所医院只能把药房托管给一家企业。原本有50个企业为这所医院供应药品,政府现在提出要选出一家最优秀的企业来进行托管,这就意味着要把剩下那49家赶出去。口头上说是选最优秀的,其实就是选最舍得出钱的。”于明德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企业为了不丢阵地,就只能硬着头皮砸钱。所以,对于企业来说,明知药房托管是杯毒药,为了生存也不得不喝下去。”

  “至于南方企业为什么会跑到北方去跑马圈地?说到底还是靠着和政府的关系。医院自己没有权力去选择跟谁合作,医院就像是政府的童养媳,政府把它卖给谁就是谁。”于明德说。

  记者注意到,康美药业于2月11日发布的公告中称:康美药业与通化市政府签订协议,通化市政府将辖区内45家公立医院药房整体分两批交公司独家统一托管。“政府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侵犯了医院的经营自主权。医院把药房托管给谁、跟谁合作,应该是医院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的,而现在却成了政府的‘拉郎配’行为。”于明德说。

  廖新波则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政府的这种行为是在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美其名曰‘医药分开’,非但没有切断利益链条,反而形成了由政府支持的、更加强势的垄断。”

  看病不会变便宜

  “其实,老百姓既不关心医院把药房交给谁托管了,也不关心‘以药养医’的问题有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最看重的是我看病买药是不是便宜了。”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执业药师刘云(化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在实行药房托管的医院大多是已经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的医院。托管企业在与医院合作之前,都是向政府做出过降价承诺的,所以在托管后,药品价格肯定会出现小幅降低,但由于这些医院的药品加成已经被取消,所以托管企业为了挣钱,药品价格的降幅也不会太大。”

  “药房托管不会对患者看病就医拿药产生太大影响,但是由于医院把药房托管出去了,所以可能会淡化对药品安全和药品质量的管理。”刘云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而托管方只会考虑利益问题,因此可能会出现过度选择低价高利药的情况。

  “药房托管后,我的工作看起来简单了不少,其实压力更大了。”一家药企的医药代表强子(化名)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药房托管前,我们为了让自己的药品进入药房,需要从科室主任、药械科主任到药事委员会、药房采购等层层‘公关’,现在我只需要拿下托管方就行。但实际上,托管方为了争取更高的收益,既满足医院和自身逐利需求,还能实现降价承诺,会把药品进价压得更低,我们的利润都已经拿来‘公关’了,哪儿还有空间再降价啊!”“而且,处方权还是在医生手里,为了让医生最终能把我们的药开给患者,给医生的红包一点儿也没减少。”在强子看来,药房托管既不能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也不会让老百姓看病就医少花钱。

  “医院向药企收取多少托管费是根据上一年度药房收入计算而来的,这个比例通常会以每年5%的幅度递增。企业自己又不会印钞票,到最后出钱买单的还是看病吃药的老百姓。”于明德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医疗机构只是把供应货物的权力交给了企业,就要向企业收取40%甚至更高的托管费,是典型的追逐暴利行为。“医院实际上是在迫使供应商给药品加价,继续盘剥消费者,让老百姓看病用药更贵!”

 

文章录入:user2    责任编辑:user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介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专题栏目
    · 闪联标准晋级国际标准  · 高清标准战升级
    · 中外标准对垒刀片服务器  ·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 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  · 数字电视
    · 中国的3G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