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起,中印两国研究机构合作撰写的《2014年中印低碳研究报告》预发布仪式今日在京举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主席拉金德拉·帕乔里(Rajendra K. Pachauri)、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巡视员孙桢、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邹骥等专家在会议现场发表了重要讲话。
诺贝尔奖获得者帕乔里开篇引用圣雄甘地的名言:“如果方向错误,速度将没有意义。”他说,甘地在被问到是否期望印度达到英国的生活水准时回答:“英国为了达到它那种富裕程度,曾消耗掉地球上一半的资源,像印度这样一个国家需要多少个地球?”
《2014年中印低碳研究报告》是中印两国气候变化主要研究机构的首次合作成果之一。报告深入探讨了促成低碳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资金支持、低碳技术及当地具体实施情况等,并为促进中印两个人口大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两国分享经验、推动知识交流并传播新理念,以助力两国制定本国有关政策及落实实施方案。
帕乔里表示,全球气温变暖现在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雪和冰的数量降低,海平面上升,温室气体急剧增加,而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作为世界上两个人口大国,中、印耗煤量占全球的比例分别为47%和9%。中印为低碳发展做的许多工作不仅帮助自身发展,对世界也大有裨益。这份报告就是中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帕乔里在发言中还着力强调了中国与印度应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研究,他指出:“中印两国面临相似的地区和全球性环境挑战,而且这些问题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虽然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实力和制度结构不尽相同,但是两国的合作研究将有利于推动双方向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邹骥先生谈到,低碳之路必须和发展之路结合,《2014年中印低碳研究报告》关注了几个关键领域,包括技术研发、融资和地区行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发低碳技术,开展低碳试点,加强低碳技术扩散和转移。
报告为两国间的南南合作提供了典范。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在创新方面享有更多机会,并以此促进地方环境效益和人类发展。报告呼吁公共部门增加对低碳科技的资金投入。报告还确定了中印技术合作的若干重点部门和领域,包括清洁煤及发电技术、工业、建筑及交通节能技术、风能及太阳能利用及碳捕捉技术等。报告还就两国如何改善低碳经济投资提出了建议,包括鼓励中国地方政府加大参与力度,并在印度实施减缓气候变化刺激计划等措施。
该研究项目是中印两国学术机构与政府部门精诚合作的成果。中国方面的研究由发改委气候变化司指导协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牵头研究,并与中央财经大学及浙江大学展开合作。印度方面则由印度能源与资源研究所(TERI)负责研究工作,印度计划委员会下属的指导委员会指导协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