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深圳市政协第二期“委员议事厅”在中心书城开议。深圳是否需要大力推行厨余垃圾分类成为众委员与专家讨论的焦点。
据悉,深圳2013年每日产生垃圾13420吨,预计2015年每日将达到17800吨,垃圾产生量年均增幅达到8%。而深圳垃圾填埋处理量约为每日8200吨,到2015年深圳将每天都面临着280吨的垃圾处理缺口。
从2012年底开始,深圳在527个单位(小区)启动了减量分类的试点工作,将垃圾分为四类: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其中,厨余垃圾占据居民生活垃圾比重的46.41%。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物中心高级工程师陈红忠介绍,厨余垃圾包括在食品加工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剩饭剩菜、菜帮菜叶、瓜果皮核、废弃食物水果、废弃食物等易腐的垃圾及家庭盆栽废弃的枝叶等。
委员王淑杰认为应该在厨余垃圾的源头上做文章,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实行净菜入市,减少厨余垃圾的产生。“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我认为还是要大力推行,因为厨余垃圾的分类是法律法规的要求。厨余垃圾分类不是需不需要的问题,而是要大力推行的问题。”委员刘辉说道。
“厨余垃圾分类,我个人认为时机还不成熟。首先,厨余垃圾设备的投资量特别大,运行成本非常高,加之用地问题非常难落实。其次,目前深圳厨余垃圾的处理能力是日均381吨,只占到660吨的厨余垃圾的6%。”委员安邦强说道。
陈红忠介绍,目前,厨余垃圾是采取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就地资源化处理,通过小型垃圾处理机进行微生物降解,将厨余垃圾转换成肥料;另一种是规模化处理,通过专门建立分类收运系统,将厨余垃圾的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液体部分可以提炼生产成生物材料。固体部分可制成肥料,或进行沼气发电。
“垃圾减量分类关系着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只有逐步建立‘避免产生-资源回收-能量利用-分类处理’的垃圾管理新模式。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快餐厨垃圾的建设进度;另一方面也呼吁市民朋友多理解和支持设施的建设,同时绿色就餐,加入光盘行动,从源头减少厨余垃圾的产生。”
深圳市政协主席王穗明、深圳市副市长刘庆生、深圳市政协副主席钟晓渝参加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