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北京国金恒信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服务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纪实
2014年6月9日,第7个世界认可日,“认证认可在能源供应中传递信任”的年度主题,成为全球业界共同关注的热词。
“我国钢铁工业能耗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不小,推行能源管理体系势在必行!”在质检总局、认监委联合举办的“认证认可在能源供应中传递信任”研讨会上,一位中年男士话音刚落,立刻引起了满场热议。“新日铁已将二次能源回收利用了92%,而我国宝钢为77%,大多数钢铁企业不足50%。”这位男士言辞恳切,“目前,国内钢铁企业消耗的能源中被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的不到30%,70%以上转化为余热余能。扣除副产煤气的能量,二次能源占企业总用能的15%左右。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实行管理节能大有可为。”他叫管炳春,国金恒信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这家认证机构在国内冶金行业深耕厚植多年,尤其是在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方面成果斐然。
钢铁企业的节能“管家”
钢铁行业是众所皆知的能耗大户,能源消耗总量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5%,是国家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过去由于产业集中度低、技术装备落伍、管理粗放等原因,导致国内钢企能耗惊人,能耗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在10%以上。
国际钢铁行业为高能耗企业开出的节能途径主要有3种,技术节能、结构节能和管理节能。其中,管理节能不但能有效提升能耗管理效率,更可为技术节能、结构节能的实现提供良好平台,具有成本低、可持续等优势。能源管理体系是依据标准、规则建立科学高效的能源链全过程管理模式、从而实现管理节能的有效工具。企业通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获得第三方机构的认证,在自身实现节能目标同时还能向相关方传递信任,提升竞争力和市场形象。
为了推动能源管理体系的应用,2009年10月,认监委下发通知,决定在冶金、化工、机械等10个行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2012年11月,认监委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部署在全国万家企业全面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政府节能管理部门采信第三方认证结果,作为考核节能减排目标的依据。作为首批参与试点工作的认证机构之一,国金恒信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在钢铁冶金行业率先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当上了众多钢企的节能“管家”。
“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
钢铁行业生产流程长,涉及的专业范围广,能源结构复杂,动力介质种类多,能级层次多,能量转换环节多,转换技术复杂。面对异常复杂的工艺过程和能源使用转换过程,要想找到钢铁企业高能耗的关键症结,开出一剂节能良方可不是件容易事。所幸,国金恒信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植根冶金行业多年,对国内钢企的工艺流程和管理现状可算是“门清”。凭借对钢铁“行情”的熟悉,他们与试点企业一道,认真钻研国际国内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立足当前钢铁行业产品结构、装备结构、能源结构的实际,成功探索出一套“能源系统诊断优化、能源体系建设、能源中心管控”三位一体的能源管理体系模式,深度挖掘钢铁企业的系统能效。一是系统诊断优化,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分别建立了不同的能源因素辨识、评价方式和手段。二是创新综合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管理体系和制度、标准、指标体系基础,建立多体系整合的管理体系。三是加强能源中心管控,帮助钢铁企业建立能源管控中心,并将能源系统规划结果和流程梳理结果导入到能源中心的策划建设和运行之中。
钢花更比往日红
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插上能源管理体系“翅膀”的钢铁企业,单位能耗和排放逐步降低,产生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国金恒信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的钢企名单中,节能增效亮点频闪:鞍钢鲅鱼圈钢铁分公司、邯钢钢铁集团公司等20余家不同产能规模的钢铁企业,先后在能源体系建设的不同阶段,分别挖掘出每百万吨钢5000至12000万元的节能效益。在工信部的政策支持下,绝大多数300万吨以上规模的钢铁企业已经建设了能源管控中心。随着能源管理理念和能源价值最大化观念的不断更新,企业的能效系统优化改进工作正在深入推进之中。
通过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促使相关企业从粗放用能模式向集约用能模式转变,推动企业的能源管控模式和组织机构设置发生了深刻变化:能源介质是“有价值的产品”的理念深入人心,能源管理的全员性得到普及,能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得到其他部门的大力配合支持;能源专业人员队伍逐步建立,能源基础管理工作得到改善,三级能源计量系统建设的历史欠账陆续开始弥补;成熟节能技术得到了积极推广应用,在产品和工艺过程设计、能源和设备采购环节对高耗能设备的设计和采购加严了控制;能源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能源指标的统计、分析、对比和考核、奖励机制进一步完善,能源管理制度得到优化,能源绩效指标得到改善,通过认证的企业的能效指标普遍达到或超过了国家能耗限额标准规定。
钢铁企业的能源动力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左右,有的甚至达到了近40%。在能源成本不断攀高和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客观上要求企业更加深入系统地思考节能增效问题。“通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经成为帮助我国钢铁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我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管炳春的一席话,道出了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目标所在,也道出了这家认证机构的使命所在、追求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