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今年2月13日,浙江省杭州市宣布主城区永久禁止活禽交易后,7月1日起冷鲜禽全面上市,可不少人选购时心里一直没谱:这些冷鲜禽是否安全?选购时又要注意哪些问题?
近日,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发布《冷鲜禽加工经营卫生规范》,这是该省第一个制定的规范类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今年10月1日起,浙江省冷鲜禽的检疫、屠宰、运输、检验和销售等环节都有了“浙江标准”。
冷鲜禽销售两月市民心里仍没谱
7月1日冷鲜禽全面进入杭州,目前销售情况如何?近日,笔者走访了杭州几大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
在杭州市屏风街农贸市场冷鲜禽的摊位上,鸡、鸭都被安放在冰柜内销售,每只鸡、鸭脚上都有脚环。女摊主介绍,这些鸡鸭都是当天屠宰,凌晨从杭州华东家禽交易中心进购的,基本上当天就能卖完。
笔者对其中一只鸡的脚环进行扫码,结果显示屠宰日是当日,保质期4天,需0℃~4℃冷鲜保存。笔者问冰柜内的具体温度时,女摊主说:“冰柜开到两档,我也不知道什么温度。”
在该市庆春路上的联华超市,冷鲜禽同样被放在冰柜内销售,销售员说运输时也会全部贮藏在冷鲜环境下。超市的冰柜前不少顾客正在选购冷鲜禽,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家住十五家园的林女士说:“这些冷鲜禽到底安不安全,我心里还是没个底。”
下月起冷鲜禽新规正式实施
今年7月1日起,浙江省设区市主城区永久性关闭活禽交易后,冷鲜禽产业一直缺乏卫生规范。因此,此次出台的《冷鲜禽加工经营卫生规范》备受关注。浙江省卫生计生委食品处处长潘红介绍,这是该省制定的第一个地方食品安全规范,为强制性地方标准,适用于浙江省境内冷鲜鸡、鸭和鹅的加工,冷鲜鹌鹑和鸽子可参照执行,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规范》对冷鲜禽生产经营过程中检疫、屠宰、贮存、运输、检验、销售等环节中场所、设施、人员的“安全卫生要求”进行了规定,以确保公众吃上放心禽。
冷鲜禽保质期不做硬性规定。《规范》对冷鲜禽并没制定具体的产品保质期。浙江省预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丛黎明介绍,对于保质期问题,他们起草规范时曾有过争执,“到底要不要明确规定保质期,我们考虑了很久。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保质期的情况有些不同,企业会根据各自的加工工艺及包装形式等来确定,有的3天,有的6天~7天,有些出口产品甚至高达20天。”
该《规范》虽然没对产品保质期进行强制规定,但要求企业根据科学研究实验结果自行确定保质期。制定规范时,相关部门也做了实验室检测,发现一般三天内,产品微生物指标能符合国家《鲜、冻禽产品》和农业部的相关规定。
《规范》规定,超过保质期的产品不得销售。
散装冷鲜禽要有5项内容。该《规范》明确规定所有进入市场的冷鲜禽都要有“一证两标”,即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相关部门出具的检疫合格标志、企业自己的产品信息标识。
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冷鲜禽,分为预包装和散包装两种形式。除了预包装的产品标签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新规定实施后,散装冷鲜禽产品的外包装也要有“标准身份证”——至少要标明5项内容:产品名称、加工日期及保质期、企业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运输及贮存方式。
“现在市面上的冷鲜禽脚上都有脚环,上面印着二维码。市民扫一扫,就可以知道所购买的冷鲜禽在屠宰前是否安全,还可以了解包括在哪里屠宰、何时屠宰以及生产日期、保质期、重量等信息。”丛黎明说。
必须0℃~4℃贮藏销售
《规范》对冷鲜禽加工经营的温度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比如禽胴体在宰杀后1小时内中心温度要冷却至7℃以下,储存中心温度应保持在0℃~4℃之间。
杭州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副主任医生陈永壮说,前段时间,他们也去销售点看过,发现一些商贩在常温下加些冰块就销售了,这样肯定达不到《规范》规定的要求,“而且没有专柜销售,保质期可能3天都会保不住。”
新规实施后,市民购买冷鲜禽,一定要在温度上多留心。陈永壮提醒,《规范》要求商贩销售冷鲜禽时,需要配备与产品品种和数量相适应的冷藏库(柜)等设备设施,上面还应有温度显示装置或温度计,市民可要求商贩出示相关温度信息。
外省鸡也须符合“浙江标准”
冷鲜禽的“浙江标准”,最重要的就是解决了“什么叫冷鲜禽”的问题。冷鲜禽要求必须是静膛,经屠宰放血、脱毛和去内脏(可保留肺、肾)后的鸡、鸭和鹅的整个躯体。
其他省份的冷鲜禽类在浙江省的销售经营,也要符合该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下月起,浙江省多部门将联合执法。市民在日常消费中,若发现冷鲜禽贮藏、销售或其他环节中,出现不符合新规范要求的行为时,也可向当地市场监管局举报。
2013年浙江省共消费禽类4.5亿只,其中仅5.8%是经过加工后销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