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祖国北疆美丽草原 标准化助力经济升级
——内蒙古标准化院推进标准化工作发展纪实
编者按 内蒙古博大宽广,草原文化风情万种。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以实施标准化战略为契机,以民族传统优势产业为突破口,通过“产、学、研”结合等方式,从制定民族服饰地方标准入手,不断探索标准化与文化融合的新路径,总结出一套内容全面、系统完整、操作性强的民族服饰标准体系,蒙餐、蒙古族马鞍具和蒙古族乐器、蒙古族民俗规范等一系列地方标准也相继出台实施,为保护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标准研究实现新突破;探索了操作性较强的扁平化管理方式,组织机构代码管理模式有了新发展;大力推广了编码识别技术的开发应用,物品编码工作取得新成效;不断丰富标准文献信息内容,标准信息化建设迈出新步伐;标准数量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各项事业成效显著;多项工作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肯定和认可。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当前,全区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实施加快建设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有色金属和现代装备制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旅游观光休闲等“五大基地”,倾力打造祖国北疆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生态文明、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风景线。标准化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的《内蒙古自治区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启动实施,清晰地绘就了今后3年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工作蓝图。内蒙古标准化工作,正大步迈入一个全新的推进标准化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时代”。
内蒙古质监局局长张海顺(左三)到内蒙古政务服务大厅现场办公
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践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秉承“民生为本,民信为天”的质监核心理念,凝心聚力,锐意进取,认真履职,扎实工作,不断提升标准化研究和服务水平,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立足少数民族地区实际
为“质量强区”提供技术支撑
开启民族服饰地方标准新纪元。2012年6月1日,由内蒙古标准化院研制的《蒙古族服饰》地方标准正式发布,该系列标准共包括29个部分。作为全国首个民族服饰地方标准,国家文化部和自治区等相关领域组成的《蒙古族服饰》地方标准评审专家组给予了高度评价:《蒙古族服饰》地方标准,为规范蒙古族传统服饰的制作和使用提供了科学权威的依据,为民族优秀传统服饰文化的保存、保护、传承、教学、科研及创新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建立了新平台。
《蒙古族服饰》地方标准发布实施后,得到了生产企业及科研单位的高度认可和广泛使用,该标准研制成果已被列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内蒙古民俗研究基地等相关单位蒙古族服饰教学研究的基本依据。国家质检总局对该项研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全国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为发挥内蒙古旅游产品的优势,将标准化与文化产业相融合,依据《蒙古族服饰》地方标准,积极开展标准推广应用,制作了《部落饰风》个性邮册、蒙古族服饰书签、皮画、画册、明信片等多种旅游文化产品,深受区内外游客的欢迎。
2012年7月,借鉴《蒙古族服饰》地方标准研制的方法,启动了“三少”民族服饰标准研究工作。经过多方努力,2013年7月25日,《达斡尔民族服饰》、《鄂伦春民族服饰》、《鄂温克民族服饰》地方标准发布。“三少”民族服饰标准的制定,不仅体现了国家对达斡尔民族、鄂温克民族、鄂伦春民族历史传承民俗文化形态的尊重,而且为达斡尔民族、鄂温克民族、鄂伦春民族文化认同、提升“三少”民族文化自信与自强、促进民族“文化”与“产业”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拓展民族文化标准化研究新航标。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发展生态旅游业已成为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开展民族文化标准研究,相继启动了蒙古族马鞍具和蒙古族乐器的标准研究工作,其中,已有10项蒙古族乐器地方标准正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引领全国少数民族服饰标准化研究方向。《蒙古族服饰》地方标准的研究制定,不仅填补了我国民族传统服饰地方标准的空白,而且还是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必要补充,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届时,由内蒙古标准化院牵头,与云南、广西、贵州等全国少数民族地区联手进行的少数民族服饰标准研究,将实现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近百项。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给予充分肯定:“这项工作,实现了民族服饰标准体系零的突破,同时给全国拓展标准化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
餐饮标准化助推餐饮服务业健康发展。2012年,内蒙古标准化院开始研制《蒙餐》地方标准,至今已经发布实施62项,正在研制内蒙古地方菜标准。
《蒙餐》地方标准发布实施,受到了餐饮界的广泛关注和欢迎,各大饭店纷纷采用,此项标准也被列入内蒙古高校烹饪教学依据,并作为2013年由内蒙古总工会、内蒙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的“中国梦·劳动美”全区第五届烹饪技能大赛暨第二届蒙餐烹饪技术比赛的蒙餐制作评判依据在实践中得以运用。
地方标准化研究领域不断拓展。随着民族服饰地方标准和《蒙餐》地方标准被企业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标准研制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标准化研究的范围逐步向工业产品、物品编码、政务管理、物业服务、劳动关系、儿童福利及信息化等多领域延伸扩展。近年来,开展了多项标准体系及企业产品的标准化研究工作。先后研制了《商品条码·畜肉追溯编码与条码标识》、《和谐劳动关系单位评价规范》、《政务服务管理规范》、《住宅物业管理服务规范》、《液化石油气钢瓶防倒气装置》、《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设计与实施通用规范》等多项地方标准,并积极为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达茂旗政府、自治区发改委等多家单位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持。2011~2013年已完成终审上报国家标准委会备案的地方标准达108项,在研地方标准129项。
为不断提升标准研制能力和水平,扩大标准采用的影响力,将标准研究成果转化为科研成果,注重《蒙古族服饰》标准化研究的成果应用转化,主动参与申报并承担了2013年国家质检公益项目《民族服饰非遗生产性保护与利用关键标准研究》,项目成果包括7个国家标准和7个研究报告。参与国家物品编码中心牵头的《国家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课题项目,主导或参与其中4项国家标准的研制工作。
探索推广“三证合一”新模式
为深化组织机构代码管理模式改革探路
内蒙古标准化院认真贯彻组织机构代码统一政策、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标准规范、统一规划计划、统一方法步骤的“五统一”原则,不断深化改革,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积极尝试组织机构代码管理方式的创新发展,探索了将盟市旗县质监局负责组织机构代码业务转变为由自治区组织机构代码中心统一管理的路子。2012年8月30日经批准正式挂牌,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实现了由三级管理模式向垂直的扁平化一级管理模式的转变。这一模式的创新,得到了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的认可:“内蒙古自治区组织机构代码创新模式值得肯定,扁平化管理值得在全系统推广。”前不久,国家质检总局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在呼和浩特召开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模式体制改革研讨会,推广了自治区组织机构代码扁平化管理模式。
组织机构代码数字证书应用于劳动用工备案系统,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提供可靠依据。为了加强对劳动合同管理,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建立劳动用工基本信息,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内蒙古自治区质监局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民政厅、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自治区地方税务局联合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管理办法》通过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与社保系统信息库实现联网联管,以组织机构代码数字证书为介质,为劳动用工备案提供方便、快捷的单位基础信息,给劳动部门劳动用工核查提供了真实准确的数据信息,实现了信息互通共享,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了可靠的依据。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2014年8月6日正式行文施行,为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积极探索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业务管理模式,促进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幅度提升。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的驻地高度分散、工作开展难度大和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等实际,按照组织机构“五统一”的原则,根据工作量的不同将所管辖的108个组织机构办证窗口划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设有一名业务主管,业务主管负责区域内的人、财、物的管理,并开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规范化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对全区所有办证窗口人员的考勤、服务窗口的日、周、月、年的工作量统计以及收费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并可以定期对所有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窗口工作人员通过系统申请办公用品、证书、发票等工作,有效地加强了证书、发票及收费的统一管理。
以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为基础,不断拓展开发应用领域,为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平台提供信息服务。组织机构代码标识制度,作为发挥政府监督管理整体效能的一项基本制度。通过25年的实践,全区建立有108个代码办证窗口,采集40万个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其中年检有效的25万个,废置库15万个),已经覆盖了全区所有依法成立的组织机构,包括编办、民政、工商、司法等机构批准部门批准成立的数十个机构类型,并在财税、金融、统计、环保、质检、海关、外贸、公检法、社会保障等政府监管部门的业务管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发挥组织机构代码在信用体系共享平台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各部门信息社会化,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建立“系统互联、信息共享、业务联动、交叉稽核、统一监管”的社会经济监管体系,2014年5月20日正式开通内蒙古自治区组织机构代码官方微信平台。通过平台可在第一时间为社会提供“组织机构代码动态”服务,实现代码基本信息查询,进行办证咨询等。2014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代码网上年检系统已在全区开通,使各组织机构足不出户就能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年检,简化了办理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不断充实完善《内蒙古自治区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分析报告》研究,对组织机构的机构类型、经济类型、经济行业、产业分布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及时有效地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组织机构特征和变化状况,为政府和各部门开展电子政务、加强行政管理、监督相关单位部门的经济社会行为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为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平台奠定了基础,有力地促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
有序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简化了行政审批程序,大大提升了政府监督管理整体效能。年初,内蒙古标准化院在包头市政务服务中心,率先倡导提出以组织机构代码数字证书为母本,融合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税务登记证书的“三证合一”构想,并在包头市政务工作中投入试应用。内蒙古自治区代码管理中心与第三方认证公司合作投资150万,协助包头市政服务中心完成了简化企业注册登记项目审批程序改革,开启了“企业注册登记三证合一(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国密安全认证系统平台”建设项目,相继完成了相关软硬件环境和开发平台的建设,且对已具备基本条件的用户进行试点应用。日前,《包头市企业注册登记项目联合审批及电子化“三证合一”实施意见》已经包头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在试运行阶段,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拟在全区范围内逐步推广应用。
构建“四大服务”平台 消除“信息孤岛”
提升标准信息化服务水平
内蒙古标准化院坚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信息化促进标准化,用标准化提升信息化水平,构建“四大服务平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标准信息服务平台。2011年,围绕企业需求和产业发展,建成了面向社会、功能完善、综合全面、及时准确、科学权威的标准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内蒙古自治区标准信息服务平台”,该服务平台数据库涵盖所有国家标准、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部分省市地方标准、部分国内行业标准,可通过互联网向社会提供标准查询及确认等便捷服务。目前标准文献题录数据库量已达115万条,为满足用户对国内外标准文献信息的需求,提供较为完备的数据支持,有效地解决了获取标准文献信息难题。
国家标准文本远程数字打印系统。2011年建成了集现代通信技术、安全控制技术、数字印刷技术和标准文本发行传播技术于一体的国家标准文本远程数字打印系统,实现了原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文本的远程“即需即打”,填补了内蒙古正版标准即时打印的空白。
组织机构代码业务办理、电子档案采集、企业产品信息采集三大业务系统。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企业产品数据库的40余万条有效数据实现法人数据及产品数据的共享查询,为自治区政府及统计部门提供经济数据的统计分析服务。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舆情风险预警平台”和“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舆情短信推送平台”。2012年,通过自动搜索与人工搜索相结合的方式对有关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质监形象等方面的热点、焦点问题中具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形成风险信息预警。
“四大平台”的建设,为企业和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大大地方便了所需专业所用。
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由多元走向一元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是调控信息化建设的有力杠杆,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推动标准化工作的高质量与高效率。标准信息平台功能显现了巨大的威力,有力地促进了标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利用现有标准文献、组织机构代码和企业产品信息数据库,与自治区发改委建设“内蒙古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及相关标准体系。逐步整合各业务系统数据,实现各业务系统无障碍互联,以多数据共享为基础、应用商品条码技术建设全区统一的“食品及相关产品质量追溯平台”,达到溯源手段标准化、溯源过程规范化、溯源工作高效化的目的。以内蒙古标准化院新成立标准评审中心和标准咨询中心为契机,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标准评审专家数据库,用信息化方式助推内蒙古标准化院标准化工作由标准服务单一领域向标准服务、标准咨询、标准制修订、标准评审等诸方面的标准化全领域方向发展。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仍然存在标准体系不健全,标准水平低、数量少,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标准,标准化工作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内蒙古自治区要实现标准化驱动产业化升级,其着力点就在于全面组织实施《内蒙古自治区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内蒙古标准化院作为全区标准化技术支撑力量,将尽职履责,全力以赴,不负众望,加强标准化研究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自治区标准与市场衔接、与全国同步、与国际接轨,不断提高标准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助力内蒙古制造向内蒙古创造转变。
10月14日,内蒙古质监局巡视员谢绍清(左一)在“标准化日”宣传现场
10月14日“标准化日”当天,内蒙古标准化院专家到呼和浩特儿童福利院指导“儿童爱心小屋”特色项目
标准文本
蒙古族服饰地方标准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