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查询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切生产活动,无不需规矩统一;一切产品质量,无不需标准衡量。“规矩”即是标准,“方圆”即是质量。
标准提升质量,质量产生效益。如何发挥标准作用,服务民生、保障质量、提升效益,数十年来,一直是标准化研究院(所)思考和求索的重要问题。在探索质量标准化发展之路上,全国大部分标准化研究院走过了由“情报所”向“研究院”的转变,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的发展是他们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折射出他们改革发展的奋斗历程。
1984年5月,成立重庆市标准情报所;
1989年6月,更名为重庆市标准计量情报所;
1990年11月,更名为重庆市技术监督情报研究所;
2005年9月,更名为重庆市标准化研究所;
2008年6月,更名为重庆市标准化研究院;
2014年8月,更名为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思路一变天地宽!
“改革是智者的游戏,改革需要智慧和勇气。市局党组赋予我院质量研究职能,加挂质量牌子,对我们的要求不仅仅是名称之变,更重要的是思路之变、发展之变、服务成效之变。我院成立30年来,历经了5次更名、3次转型,无不体现了重庆质监顺应改革大势、抢抓改革机遇的战略思维,凝聚了重庆质量和标准人孜孜以求、创新求索的进取精神。”近日,谈及刚完成的第五次更名,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范荣妹和党总支书记王和万告诉记者,“我院要始终站在‘服务三个转变,助推质量强市’这个中心点上,致力于把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建成政府质量发展的‘智囊团’、标准创新发展的‘孵化池’、民生幸福和谐的‘助推器’,成为专业化、公益性的一流质量和标准化科研服务机构,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发展。”
可以说,如今的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正在质量与标准两列“动车”的高效驱动下,沿着质量和标准协同发展的改革创新之路和谐奋进。
第一次转型之关键词:渐变
从单一服务到两轮驱动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回顾历史,总是给我们深深的启迪。
该院成立于1984年5月,原名为重庆市标准情报所,成立之初仅有10人。1989年6月,该所更名为重庆市标准计量情报所。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末期,全所职能较为单一,主要为标准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提供服务。”据该所80岁高龄的老书记张松泉介绍。1989年,该所完成了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立项的“重庆市地方信息标准化对策研究”项目的研究,分别获原国家技术监督局、重庆市科委的科研成果三等奖。“从成立到完成首次更名的这一段时期,我所从事的标准研究仍处于初级萌芽阶段,当时能取得这一标准化研究成绩,实属不易。”这位老书记回忆起当时的获奖情景仍兴奋不已。
1990年11月,该所又更名为重庆市技术监督情报研究所。这次更名,加上了“研究”二字,这意味着全所的职能不再局限于情报收集,而渐渐转向了情报收集与标准研究并重,开启了“两轮驱动”时代。
如果说,一次次更名,是意识引导行为的结果,那么在每一次更名之后,带来的就是一次又一次新的发展契机。据介绍,该所第二次更名后,相继增设了技术监督情报服务部(发行站)、代码室、计算机室、条码室等机构;增设重庆市信息分类编码所牌子、重庆市WTO/TBT通报咨询中心牌子。2003年1月,情报研究室与文献室合并,成立了标准研究室,人员已达到48人。
1993年,该所开展了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下达的“情报需求及服务对策”软课题的研究。
2004年,该所首次承担了国家技术标准战略之一、国家科技部“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地方试点“重庆市摩托车重要技术标准研究”5个大项目7个子课题的研究。通过该项目研究,促进了重庆市摩托车产业实现了“七转变、七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第二次转型之关键词:转变
从两轮驱动到三驾马车
2005年初,刚刚履新的重庆市质监局局长、党组书记张宗清,就马不停蹄地数次率当时的技术机构负责人赴广东、四川等多地学习取经、开阔眼界,提出了“做实6篇文章,建设长江上游一流质监局”的框架思维。“重庆质监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在重庆质监加快发展的大潮带动下,2005年9月,该所又更名为重庆市标准化研究所。其主要职责包括:标准文献、信息的采集、管理和应用;质量技术监督与质量标准化研究;承担全市组织机构代码、商品条码的办理及其信息应用管理;开展全市WTO/TBT通报咨询服务;承担全市质监系统信息化“金质工程”建设等。
“2005年9月的这次更名,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发展方向,用局党组主要领导的话说,就是‘要做名副其实的标准研究院’。”时任所长李思进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
2005年以来,全所开展了一系列重要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奠定了标准化研究的发展基础。同年,该所作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标准化研究机构唯一牵头单位,承担了国家科技部立项的“标准文献共享服务网络建设”3个子项目之一的“地方标准、法规及国外技术法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并承担了“重庆市标准信息服务平台”项目的研究。
2007年,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的综合应用示范研究”项目中“重庆市特色农产品(涪陵榨菜、柑橘)溯源系统建设”子项目研究任务。
2008年,重庆质监局细化发展目标,明确提出了“建立西部地区标准大市为目标,构建标准化技术服务平台”等目标,打造计量检测、质量检测和标准化技术服务三大质监基础条件平台。当年9月,重庆市标准化研究所正式更名为重庆市标准化研究院。
“由‘所’改‘院’,对重庆标准化来讲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市标准化研究院要围绕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目标,坚持‘科技立院,人才兴院’的发展方针,全方位解放思想,全视觉开拓思路,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中,以开放的姿态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发展,努力实现标准科研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和整体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为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检测高地、品牌大市和标准大市,做出积极贡献。”重庆市质监局局长、党组书记张宗清对站在新起点上的重庆市标准化研究院提出的新要求,该院副院长周洪刚时至今日还清楚地记得。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思路决定出路。”
在重庆市质监局党组的导航定向指引下,站在新起点上的的重庆市标准化研究院,不仅实现着全院综合实力大提升、科研领域大拓宽,加快着重庆标准化事业量的突破、质的飞跃,还是以科研形式体现的标准化工作成果直接应用到了实践中,更加贴近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标志着该院向建设长江上游一流标准技术机构迈出了新步伐。
可以说,此时的重庆市标准化研究院,以更加主动、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中,标准信息服务、标准研究、标准应用“三驾马车”呈现出并驾齐驱的良性态势——
2008年,该院研发的重庆市标准信息平台正式投入使用,通过“三大”服务系统的建设,实现了标准信息服务权威、快捷、方便,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同时,建立WTO/TBT预警信息数据库,为出口企业提供专家咨询、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
2009年,完成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中的重要技术标准体系研究、餐饮业标准研究、科技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2011年,承担第八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建设项目,坚持“标准服务民生、打造精品园博园导向工程”的工作理念,出色地体现出了重庆园林建设的古典性、传统性、国际性、文化性、地域性,作为标准化服务民生的创新实践和亮点工程,让公众对标准化工作看得见、摸得着。
2013年,承担全国首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商圈——重庆江北观音桥商圈项目。商圈试点以来,在公共管理、商贸、商务发展、城市形象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为助推江北区乃至全市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功不可没,成为重庆商贸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围绕助推重庆产业振兴发展,在重庆市科委和市质监局共同发起和大力支持下,由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牵头实施的“科技、标准、产业”同步促进行动积极促进了产业的科技创新和标准提升。据介绍,该行动将研究制定一批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标准,重点支持全市交通装备、仪器仪表及材料、机械制造、食品、轻合金、节能减排、餐饮7个领域的发展。2013年10月,科技、标准、产业同步发展促进行动(Ⅱ期)再次启动。目前,已组织170家企业申报地方标准150项。围绕贯彻落实重庆产业振兴规划,助推重庆“6+1”产业发展,该院建设了重庆市“6+1”产业标准体系及信息服务平台,为提升重庆支柱产业质量水平提供了重要的标准支撑。
第三次转型之关键词:蜕变
从三驾马车到两列动车
国家大战略,重庆新使命。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作为我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重庆正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格局,全力贯彻“两带一路”战略,依托“渝新欧”大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进一步扩大向西向东开放,加快建设“两带”战略支点。重庆的发展对质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强质量管理理论研究,全面提升质量服务能力,已成为重庆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抓发展必须抓质量,始终把质量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进行战略性安排。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及质监等部门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市民质量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在这功劳薄里面,不得不写上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的重要一笔:每年平均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等各类科研项目达到了20项以上,研究领域涉及低碳、支柱产业标准化、公共服务标准化等多个领域;标准服务对象在4000家以上,涵盖了重庆市的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需要跟踪收集美国、欧盟、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标准和技术法规;代码办理量达到了18万个;条码服务对象达到了3000个、涉及产品10万种。
2014年8月,在重庆市质监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该市编委批准同意,重庆市标准化研究院正式更名为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在标准化科研和服务职能的基础上,增设了质量理论研究、质量评价、质量管理技术推广及技术咨询等职责职能。
“该院院名加‘质量’,既是契合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和李克强总理‘提质增效升级’等一系列质量工作论述的重要精神,更是结合推动‘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市的背景,积极思考‘如何让标准化工作更好地服务质量、提升质量’的理性回答。”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教授周学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认为,这是一种主动谋划、美丽蜕变的真情演绎,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必将开启新的篇章。
“标准化技术机构改革发展的出路在那里?就是要紧紧围绕质量和标准化核心任务,在以质量促进标准,以标准提升质量上有所作为,从标准化研究向推进质量和标准协同研究发展。”该院院长范荣妹告诉记者,在经过一番讨论后,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呈现在眼前。
如今,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又一次迈上了新的征程,从标准收集服务到标准研究应用,再到产品质量管理、服务质量、生态质量、发展质量等研究领域,犹如踏上了“大质量、大标准”两列“动车”,正按照建设政府质量发展的“智囊团”、标准创新发展的“孵化池”、民生幸福和谐的“助推器”的发展目标,“双核”驱动、高效运行、和谐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