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查询网:田金洲教授作为第一个把我国老年痴呆症的诊断和治疗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学者,将为我们介绍我国目前老年痴呆症患者诊疗方法与国际标准的差异?以及与国际标准接轨后对于我国老年痴呆诊疗的影响?
田金洲教授:谈到与国际接轨,用我的三句话来说:第一个是诊断标准中国化。国际标准是不断更新的,更新了之后我们不能照搬。为什么?比如痴呆的诊断,需要测患者的语言和记忆。国外说的是英语,我们说的是中文,不一样,所以诊断标准要中国化。中国化主要指的是技术参数,我们是10.05分,国际上变成了12:09,要比我们高一点,为什么呢?是为了符合中国语言的规律,英语一句话都很长,中文言简意赅。因此在制作标准时,我们比国际上低了2.4,但是我们敏感性并没有下降,这样的技术参数我们做了56个。第二个是疾病分型中医化。西医多按基因表型来对疾病分型,中医按证候分型,我们在治疗的时候要中医证候分析。第三个是AD中医分型标准化。我带领的科研团队从26省(市)报道的16431例痴呆病例资料中,提取了20个证候要素,通过统计模型遴选和专家组指定,确定11个最常见的证候要素量表及其分属的77个条目,按每个证候要素通过统计处理后,确定这些条目在相应证候要素中的权重即分值,建立了阿尔茨海默症证候要素量表。其后,通过一项临床调查,考查了该量表判断对证候要素的诊断性能,发现其中痰浊、血瘀、阳亢证候要素的敏感性等于或高于83%,所有证候要素特异性均等于或高于83%,准确性高于81%。该分型标准将阿尔茨海默病辨证分型引向标准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