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请选择: 国标首页 | 标准动态 | 标准公告 | 标准&商品 | WTO/TBT | 质量认证 | 标准论坛 | BBS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ChinaGB标准频道 >> 标准论坛 >> 正文
儿童安全座椅3c认证9月施行  GB 27887-2011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国家标准查询网    点击数:171    更新时间:2015/6/8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随着对儿童安全座椅的不断宣传报道,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汽车乘坐安全。但是从5月25日,国家质检总局首次发布的《中国城市居民使用儿童安全坐椅现状调查结果》来看,儿童在乘车出行时,仍有60.6%的儿童在乘车时仅仅由大人看管,37.3%的儿童乘车时佩戴过成人安全带。虽然从目前来看,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较低,但有92.8%的家长对儿童安全座椅产品有所了解,并认为有必要购买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从今年9月1日开始,质检总局将对安全座椅产品实施强制性认证,认证的依据标准即为GB 27887-2011《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该标准规定了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在车辆上的安装及固定要求,约束系统的结构,以及对约束系统总成及其组成部件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适用于适合安装在三个车轮或三个车轮以上机动车上的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但不适用于安装在折叠座椅或侧向座椅上的儿童约束系统。

    何为儿童安全座椅?

    标准中将儿童约束系统定义为:带有保护带扣的织带或相应柔软的部件、调节装置、连接装置、以及辅助装置[例如手提式婴儿床(便携睡床)、婴儿携带装置、辅助座椅和/或碰撞防护装置],且能将其稳固放置在机动车上的装置。其设计是通过限制佩戴者身体的移动来减轻在车辆碰撞事故或突然减速情况下对佩戴人员的伤害。而儿童安全座椅作为约束系统的其中一种,是带有儿童约束带的儿童座椅;标准还将婴儿提篮定义为:把孩子放置并约束于面朝后的、半躺的位置上的约束系统。这样设计是为了在车辆的发生正面碰撞事故时,该装置能使儿童的头部和除四肢外的躯干部分得到约束保护。

    ★在此提醒:儿童乘车安全目前来看,最有效的保护方式就是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儿童安全座椅如何分类?

    标准将儿童约束系统分为五个“质量组”:

    1)0组儿童约束系统用于体重小于10 kg的儿童;

    2)0+组儿童约束系统用于体重小于13 kg的儿童;

    3)I组儿童约束系统用于9 kg~18 kg的儿童;

    4)II组儿童约束系统用于15 kg~25 kg的儿童;

    5)III组儿童约束系统用于22 kg~36 kg的儿童。

    ★在此提醒:请根据孩子的实际体重身材进行选择,切勿购买跨多个组别的座椅产品。

    按在车辆上的定位及安装分为:

    1)通用类:用于装有ISOFIX固定装置和上固定点的车辆。

    2)半通用类:适用于指定车辆的安装。

    3)受限制类: 按照制造商的说明书进行安装。

    4)特殊车辆类:应使用由车辆制造厂或儿童约束系统制造商设计的固定点。

    ★在此提醒:请根据自家车型具体选择座椅型号,切勿盲目购买与汽车连接装置不匹配的安全座椅。

    如何看儿童安全座椅是否符合标准?

    从2015年9月1日开始,只要认准加贴了CCC认证标志的儿童安全座椅,就说明是符合我国儿童安全座椅的强制性标准GB 27887-2011《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要求的,可以放心选购。如需了标准解详细内容,可以访问国家标准查询网,在标准查询页面免费查询阅览。

 

     

文章录入:user2    责任编辑:hguang8379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介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专题栏目
    · 闪联标准晋级国际标准  · 高清标准战升级
    · 中外标准对垒刀片服务器  ·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 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  · 数字电视
    · 中国的3G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