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请选择: 国标首页 | 标准动态 | 标准公告 | 标准&商品 | WTO/TBT | 质量认证 | 标准论坛 | BBS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ChinaGB标准频道 >> 质量认证 >> 认证热点 >> 正文
身份认证成云签新亮点 电子合同再度引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华网财经    点击数:636    更新时间:2015/9/25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在9月22日公安部召开的居民身份证网上应用试点示范启动会上,中国云签演示了在互联网金融、O2O等领域采用APP等手机实时认证签约的应用。与会专家认为,云签将身份认证与电子签约完美结合,有望推动电子合同应用的深化。

  启动会上,公安部一所仇保利所长、二代居民身份证首席科学家沈昌祥院士以及厦门市公安局、中国移动、建设银行、中国云签(买卖网)、阿里巴巴五家试点单位进行发言,向到会的数百家互联网企业介绍各单位的应用准备情况,并进一步研讨试点细化方案的要求。

  按照部署,居民身份证数字副本(居民网证)从9月份起,将在浙江、河南、福建厦门、广西南宁二省二市率先获得支持,首批上线网证人数达到1.3亿人。目前已获得电子政务、金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各电商应用试点的大力支持,淘宝开店也即将支持身份证数字副本。

  据公安部一所工作人员介绍,居民要申请身份证数字副本只需向当地办理机关提供身份证和照片信息即可,生成的数字副本保存在公安部内部系统中,可通过网站和公安部官方APP进行下载。目前厦门网证办理终端已到各个派出所,未来银行、电信公司也会有终端和人工窗口。

  启动会上,中国云签演示了在互联网金融、O2O等领域采用APP等手机实时认证签约的应用。微信扫描二维码进入注册页面后,系统提示将二代身份证靠近手机NFC芯片进行身份证校验,完成身份证校验以后进行人脸校验,手机摄像头拍摄签约人脸部进行比对,验证身份一致性后即完成实名认证,整个过程花费不到一分钟。用户在个人签约室里可向他人发起合同,输入对方手机号,填写合同金额、内容等,生成合同后个人进行签约,手指触摸屏幕划出名字即可签署成功并发送对方并生成二维码。对方可收到签署合同的提示信息,也可当面扫描二维码进行签约。

  传统纸质合同签订过程繁琐,时效低,且合同查阅耗时耗力,存档易丢失。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合同的大规模应用是大势所趋,将影响4000万企业和10亿有权人,覆盖O2O、P2P、众筹、B2B等各大领域。据介绍,目前行业的普遍情况是,在没有数字证书时要实现电子合同的网络身份认证需求一般是通过两种方式:身份证扫描认证或者视频认证保存。但这两种方式的缺点显而易见,漏洞多,成本高,且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买卖网旗下的中国云签电子签约室可以让企业在电脑、手机等终端进行在线一键签约,公安部一所的身份证认证为中国云签的签署提供更有力的身份确认保障,采用网证后,用具有NFC功能的手机扫一下个人身份证就能进行身份认证,将中国云签电子签约室的便捷优势发挥到极致,同时又能保证信息安全和身份真实。此次公安部一所推出的身份证认证技术将解决电子合同签约无数字证书的大问题,且具有普适性的优势,且NFC技术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符合时代要求。身份证的真实性、有效性、一致性三合一,将封堵所有网上签约可能会遇到的实名漏洞。

  中国云签电子签约室将与公安部一所认证接口进行对接,数据互联互通,主要应用在签约人电子签约室的实名注册和签约人签约行为的身份认证两大方面。同时,国标起草单位在《电子合同国家标准》中也添加了有关身份证认证的标准规范。

  目前已有中铁物资等数十家企业成功使用中国云签电子签约室,应用范围涵盖供应链、O2O、B2B电商交易、信托 、银行、互联网金融、物流等九大领域。企业和个人电子签约室数量增速迅猛,仅2015年半年时间电子合同数量累计达到1500万份。

文章录入:hguang8379    责任编辑:hguang8379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介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专题栏目
    · 闪联标准晋级国际标准  · 高清标准战升级
    · 中外标准对垒刀片服务器  ·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 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  · 数字电视
    · 中国的3G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