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美国商务部23日发布声明称,中国对美出口的耐蚀钢价格过低,对美钢铁业造成实质性伤害,因此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耐蚀钢征收高达256%的关税。实际上,中美钢铁贸易硝烟再起也只是中国钢铁出口频繁面临反倾销调查困局的一个缩影。
早在今年11月,美国商务部就发布公告称,中国五家钢铁出口企业商所获得的政府补贴比例高达235.66%,并由此认定对美国国内钢铁业造成实质性伤害。当时初定对进口自中国的部分耐蚀钢征收最高达236%的关税,此次公告更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了20个百分点。据悉,如果明年1月做出的最终裁决也赞成征税,这一征税措施或将实施五年。
实际上,中国钢铁出口频频“碰壁”已是常态,从去年开始,欧盟、美国、墨西哥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就多次对进口自中国的钢材进行反倾销调查,镀层板、彩涂板、冷轧钢板、螺纹钢等基础的板材钢和建材钢成为国外主要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对象。
有分析认为,钢铁出口频遭调查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国钢铁产能过剩,内需不足。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国内钢铁需求下滑,中国钢铁企业不得不增加对外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中国累计出口钢材10174万吨,同比增长21.7%。中钢协常务副秘书长李新创预测,今年全年中国钢铁出口可能会达到1.1亿吨的峰值,大约占钢铁生产总量的10%。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过剩的钢铁产能一直在走血拼价格的路线,不仅出口价格低,在国内的价格甚至更低。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国外会认为中国钢铁价格低得离谱,就此对中国钢铁企业做出反倾销调查,但实际上,很多反倾销的指责并不成立。
更加尴尬的则是尽管国外的反倾销调查接踵而至,但为了化解过剩的钢铁产能,钢铁“走出去”这一步仍然必须要走。财政部本月初发布消息称,从明年起,将把现行出口关税为25%的生铁和钢坯产品下调至20%。在业内看来,尽管国家有心帮助钢铁产能“走出去”,但实际效果可能比较有限,一来是因为国内钢铁新增产能要远远大于淘汰产能,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钢铁新增产能约2.65亿吨,但淘汰产能仅为1.6亿吨;二来则是目前钢铁出口环境和贸易形势不容乐观,频繁的反倾销调查正不断封锁国内钢企的出口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