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京津冀提出推动跨区域异地养老的设想后,三地如何缩小养老机构补贴差异的猜想便层出不穷。在21日晚的北京市人大代表询问、政协委员咨询会上,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透露,北京将研究对天津、河北接收京籍老人的养老机构进行财政补贴的“同心圆”标准,即以北京中心城区为圆心,向外根据半径长短确定补贴金额,补贴原则可能确定为距离越远补贴额度越高。
长期以来,京津冀对于养老机构差异较大的财政补贴额度一直影响着企业的落户选择。虽然“环京养老圈”吸引了不少企业布局养老产业,但他们迟迟不肯行动,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北京投建养老机构成本较高且竞争太激烈,而着眼北京周边,大量未被开发的养老“处女地”投资风险又相对较大。
根据河北新政,河北省将对社会力量通过购置土地新建和利用自有房产改建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给予每张床位4000元建设奖补;对于社会力量租赁房产开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且租赁合同在五年以上的,给予每张床位2000元建设奖补,最高奖补金额不超过200万元。这种补贴对于北京的企业来说,确实未达预期。
相较之下,北京此前已经将社会力量建设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阶段支持标准大幅提高,由原来每张床位8000-1.6万元的市级支持标准提高到2万-2.5万元,并且区级资金按1∶1比例配套支持,使社会力量建设一张养老床位可获得4万-5万元补贴。“为了给在市场边缘徘徊的社会资本树立投资信心,缩小京津冀三地的养老机构补贴差异就显得异常重要了。这能让资本在享受京外地区低投资成本、充分资源优势的同时,也能获得与在京投资同等的扶持。”有养老企业负责人表示。
业内表示,为吸引更多的企业在津冀区域内布局养老机构,不再过于“执着”投资京内市场,逐渐缩小补贴差距十分重要。此前,张家口民政局曾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了北京向京外养老机构补贴或按距离远近制定的意向,而本次李红兵进一步证实了相关部门正研究该政策的说法,让这项重要的补贴政策变得不再神秘。 |